15岁挑担子在汉口沿街小巷叫卖豆皮(即豆丝皮上加鸡蛋、糯米和配料制成)。40年代,高金安在老通城酒楼掌勺摊豆皮,独创三鲜豆皮,在豆皮里加
糯米、猪口条、叉烧和瘦肉等配料,调味均匀,味香爽口,外脆内软,油而不腻,有“豆皮大王”之称。武汉解放后,老通城的
三鲜豆皮销量大增。其又将豆皮配料改为猪肉、口条和虾仁,并总结出豆皮馅、豆皮浆、豆皮煎制等一整套作法,豆皮花色品种发展有虾仁豆皮、冬菇豆皮、蟹黄豆皮、全料豆皮等数十种。其豆皮制作技术主要为“三关”:即磨浆关、火功关、下料关。磨浆:浆要磨细,干湿恰当,随用随磨,随换清水;火功:一锅豆皮中途变换几次火候,保证豆皮的色、味、香、型,外脆肉嫩;下料:主配料齐全,原汁原味。50年代中期,高金安的三鲜豆皮享誉武汉三镇,还传入广州、上海、长沙、乌鲁木齐等市。1958年,毛泽东主席两次亲临老通城酒楼品尝三鲜豆皮,并在接见高金安及老通城酒楼职工时说:“豆皮是湖北风味,要保持下去。”
周恩来以及
金日成、
西哈努克等5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都品尝过三鲜豆皮,给予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