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迪建筑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他融合了东方伊斯兰摩尔风格、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诸多元素,创造出近乎怪诞的独特风格,带给我们一场独特的建筑视觉盛宴 。设计者安东尼奥·高迪,是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1852年6月25日诞生于离巴塞罗那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
古埃尔公园、
米拉公寓、
巴特罗公寓、
圣家族教堂等。
人物简介
安东尼奥的父亲是一名锅炉工,母亲在家操持家务。他们敦厚善良,是虔诚的教徒,过
着简朴、平静甚至有些寂寞的生活。排行第五,也是老小。应当说,安东尼奥生逢其时——就在他出生前不久,国王刚签署了全面改建巴塞罗那的诏令。
工商界的富豪们纷纷斥巨资投入巴塞罗那的改建工程。他们在营造新的建筑时都喜欢别出心裁,争奇斗艳。那时,建筑师的职业十分吃香,人们趋之若鹜。
正如多年之后很多男孩子都渴望成为宇航员一样,那时的男孩都想快些长大,造出奇妙的建筑来,以便扬名天下。
安东尼奥也渴望成为建筑师,但如何建造,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不想挖空心思地去“发明”什么,他只想仿效大自然,像大自然那样去建筑点什么。年轻的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爱,而且可以说,还是疾病帮助他培育起了这份情愫。
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患有风湿病。他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能一人独处,他惟一能做的事就是“静观”。哪怕一只蜗牛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也能静静地观察它一整天的时间。
到了青年时期,他还是那样孤僻内向、不爱交际,所以真说不上有谁特别喜欢他。学习上他属于中不溜儿,只是画图画得特别棒。他最早的作品是替中学生自办的手抄本杂志《滑稽周刊》画一批插图,杂志每期出12份,算是相当多的了。
1870年,安东尼奥·高迪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在校的头两年,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医校刚毕业的大哥不幸去世,接着是母亲病故,再后是姐姐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幼小的女儿。老父只好带着外孙女搬到巴塞罗那来与儿子同住。安东尼奥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赚钱养家糊口。
还是学生的时候,高迪便参加了巴塞罗那若干“奇观”的建造。名义上他是几位大建筑师的助手,但是交给他设计的几个部分全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
1877年,高迪为一所大学设计礼堂,这也是他的毕业设计。方案出来后,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还是被通过了。建筑学校的校长感叹地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结识莫逆之交
1878年是高迪职业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一年。这年,他不仅获得了建筑师的称号,更主要的是结识了欧塞维奥·古埃尔这位后来成为他的保护人和同盟者的朋友。
古埃尔既不介意高迪那落落寡合的性格,也不
在意他那乖张古怪的脾气,因为他深信,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建筑学天才。看来,他也已认同了这样一个真理:“正常人往往没有什么才气,而天才却常常像个疯子。”
高迪的每一个新奇的构思,在旁人看来都可能是绝对疯狂的想法,但在古埃尔那里总能引起欣喜若狂的反应。由高迪设计和古埃尔出资建筑的古埃尔庄园、墓室、殿堂、公园、宅邸、亭台等,都成了属于西班牙和全世界的建筑艺术杰作。高迪在此中得到的是每个创作者所渴望的东西:充分自由地表现自我,而不必后顾财力之忧。
高迪终生未娶,他与女人似乎是无缘的。他曾经说过:“为避免陷于失望,不应受幻觉的诱惑。”据说,他年轻时曾有过一段罗曼史,但后来那位姑娘另作了选择。她是对的。
除了工作,高迪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在生活上他真显得有点傻气、疯癫。他常年留着大胡子,成天是一副阴沉沉、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除了古埃尔,他没有别的朋友。他只说加泰罗尼亚语,对工人有什么交代就得通过翻译。他只带了两个学生在身边,多一个他都嫌烦。他似乎觉得,只要与这两个学生交往,就能保持他与整个世界的平衡了。
他吃得比工人还简单、随便,有时干脆就忘了吃饭,他的学生只得塞几片面包给他充饥。
他的穿着更是随便,往往三年五年天天穿同一套衣服,衬衫是又脏又破。看着他那副穷酸样子,还真有人拿他当乞丐施舍。
古埃尔公园
古埃尔把高迪引入巴塞罗那上流社会后,爱赶时髦的富人们纷纷请他设计、建造公馆、别墅等,从此他就忙开了。他先是为一位工业家的遗孀建造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式宅邸,后又设计、建造了造型奇特的巴特略公寓,再后又建造了像哥特式城堡的贝列斯瓜德别墅。
当然,他更没有忘记为他的至友古埃尔效力。可以说,古埃尔跟高迪一样也是一位幻想家。1900年他突发奇想,决定建造一座花园式城市。这是一个极为宏大的计划。为此,他在巴塞罗那郊区买了一座光秃秃的山头,打算就在这里建设“古埃尔公园”——巴塞罗那上流社会的富人居住区。
高迪满腔热情地支持古埃尔的这一计划。自然,当时他们俩谁也没考虑到,这个选址毕竟离市区太远,地势也太高了。就是今天,人们除了使用两部大型升降梯代步外,还得走很长一段陡峭的山路才能到达那里。难怪当时就有不少人认为,选择这样的地方建住宅区简直是发疯了。
高迪把这一大片山地划分成十几块单独的地块并用大圆石作了标记,接着浩大的建筑工程就开工了。正是在古埃尔公园这里,高迪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里的一切——小桥、道路和镶嵌着彩色瓷片的长椅,都蜿蜒曲折,好像漂荡流动着似的,构成诗一般的意境。按建筑师的意图将成为未来居民休憩场所的中央广场,建有柱廊,但其中的柱子没有一根是笔直的,全像天然森林中的树干。
这里处处能带给人惊喜。整座公园像一个童话世界,又像一件悬挂在空中的巨型艺术作品。即使高迪不曾建造任何其他建筑,单单这座公园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了。
古埃尔公园从建筑艺术上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从经济上说却是一大失败。园内规划为私人住宅建筑用地的16块土地,仅售出了一块。原因很简单:巴塞罗那人不想天天爬山越岭,他们不是山羊!
米拉公寓
在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一幢闻名全球的纯粹现代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老百姓多把它称为“石头房子”。它与高迪的另外两件作品一起,在1984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
世界文化遗产。
佩雷·米拉是个富翁,他和妻子参观了巴特略公寓后羡慕不已,决定造一座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米拉找到了红极一时的青年建筑师高迪,请他来设计、建造,并答应给他充分的创作和行动自由。不过事后他才发觉,他的这一允诺是有欠考虑的。
工程热火朝天地展开了。米拉却在工地上忧心如焚地打转转,因为他心里有许多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为什么工程已开工却不见图纸?为什么没有预算?为什么没有设计方案?如此等等。高迪默不作声——语言不是他表达意见惟一的和最好的方式。不过,终于有一天,他沉不住气了,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片,冲着米拉说:“这就是我的公寓设计方案!”
可怜的米拉时而抓住自己的钱包,时而又揪住自己的胸口,高迪却若无其事似地微笑着。他显得挺得意地搓着双手,对米拉说:“这房子的奇特造型将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相呼应。”
米拉公寓的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高迪还在米拉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其实,这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后来它们与古埃尔公园和圣家族大教堂一样,也成了巴塞罗那的象征。
总之,米拉公寓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高迪却认为,这是他建造的最好的房子,因为他认为,那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
圣家族大教堂
建造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罗那书商朱塞佩·玛丽亚·博卡贝里亚提出的。他是圣徒约瑟夫崇敬会的创始人,该会的会员纷纷为此慷慨解囊,还聘请了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设计并主持建造。但开工不久建筑师与崇敬会吵翻了,撂了挑子,古埃尔便建议请高迪接手主持其事。
高迪自1883年开始主持该工程,直至1926年去世。在生前的最后12年,他完全谢绝了其他工程,专心致志于这一教堂的建筑。这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最伟大的建筑,也可以说是他心血的结晶、荣誉的象征。
世人对巴比伦塔总有一种奇怪的偏爱,高迪也未能例外。他为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的上方安置4座尖塔,12座塔代表耶稣12个门徒。还有4座塔共同簇拥着一个中心尖塔,象征4位福音传教士和基督本身。三座门仅竣工一座。
在设计教堂内部装饰时,他想方设法把《圣经》故事人物描绘得真实可信。为此,他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合适的真人做模特。譬如,他找到一个教堂守门人来描绘犹大,又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有6个指头的彪形大汉来描绘屠杀儿童的百夫长。此外,为了在一座门的正面表现被残暴无道的犹太国王希律下令屠杀的数以百计婴儿的形象,他还特地去找死婴,制成石膏模型,挂在工作间的天花板下面,工人见了都感到毛骨悚然。
170米的高塔、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螺旋形的楼梯、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栩栩如生的雕像……,庞大的建筑显得十分轻巧,有如孩子们在海滩上造起来的沙雕城堡。不过教堂显得有些令人恐怖,难怪有的民众称之为“石头构筑的梦魇”。
但当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宣布支持建筑这一教堂时,巴塞罗那人马上便喜欢上这座教堂,也爱上它的建筑师高迪了。
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全城喜气洋洋。装饰着彩旗、鲜花的电车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动了……突然,电车把一位老人撞倒了!
起初,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高迪。他穿着寒酸,形容枯槁,人们以为这个糟老头子只是个乞丐罢了。他被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断了气。像所有横尸街头的流浪汉一样,过几天就该送到公共坟场草草埋葬了。没想到有一位老太太竟然认出这个老头就是安东尼奥·高迪。天哪,他可是巴塞罗那最伟大的建筑师和最杰出的公民,整个西班牙的骄傲啊!出殡那天,巴塞罗那万人空巷,全城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葬、致哀!
高迪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这座大教堂尚未完全竣工。建设者已经是第五代了。由于资金匮乏,工程进展缓慢。工程平均每年耗资300万美元。即使在资金供应很稳定的情况下,恐怕至少也还得建65年。实际上,谁也说不准究竟还得建多少年。高迪知道,这项工程开工时没有他,完工时(如果能完工的话)也不会有他。也许,使这座教堂成为一个永恒的建筑工程,成为像大自然一样永恒的过程,正是天才高迪留给世人的礼物,正是高迪的初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