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额高脚蛛(学名:Heteropoda venatoria),别名巨型蟹蜘蛛、香蕉蜘蛛,是
巨蟹蛛科高脚蛛属的一种大型蜘蛛。成蛛体长2.2~2.8厘米,腿长7~12厘米,其身体结构扁平,背部花纹很少;头部额区生有一条白色横带,是它们名字的由来。身体毛发不多,但腿部的黑点上有直立的刚毛。雄性与雌性外观区别很大,雄性头胸部背面有大大的黑色“V”形斑纹,雌性则没有斑纹。
动物学史
白额高脚蛛的拉丁学名由瑞典生物学家林奈于1767年确立。最初,这种蜘蛛被归类于巨蟹蛛科(Sparassidae),但由于巨蟹蛛科的科名不确定,部分作者将其归入高脚蛛科(Heteropodidae)(Platnick 和 Levi 1973)。最终,Jãger(1999)确定了巨蟹蛛科的科名,由此该物种的分类也得到确立。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
白额高脚蛛是一种大型棕色蜘蛛,全身毛发较少,具有扁平的身体结构,背部图案很少。成蛛体长为2.2~2.8厘米,腿长7~12cm,其头部额区生有一条白色横带;唇基为黄色至乳白色,环绕背甲边缘有一圈宽边带,雌性呈浅褐色,雄性则为乳白色。腿部有明显的黑色斑点,且每个黑点上都长有直立的大刚毛。
性别二型性
雄性与雌性的外观差别很大:雌性的体色更深,成年雌性的体型,尤其是腹部,比雄性大,此外,雄性腹部有一条深色的纵向条纹,眼睛后面有一浅色区域。成年雄性蜘蛛的腿比雌性更长,其触肢末端的跗节膨大,腹侧骨片暴露。雄性背甲上长有大大的黑色“V”形斑纹,雌性则没有斑纹。
栖息环境
白额高脚蛛喜生活在温暖的环境,常生活在人类居住环境,例如有房屋、谷仓、棚屋、地面板下等庇护区;在霜冻罕见的佛罗里达州南部,白额高脚蛛可直接在野外环境生活。在霍姆斯特德地区,白额高脚蛛现已在“野生”环境中定居,在鳄梨林中很常见。
分布范围
白额高脚蛛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地域,在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以及太平洋群岛都有分布。
生活习性
社群习性
白额高脚蛛为大型穴居性蜘蛛,具有社交行为,最多可300只集群生活,在那里它们会一起抚养后代,有时也会相互喂养。
节律行为
白额高脚蛛白天隐蔽在植被下,夜间活动。
觅食行为
白额高脚蛛不使用网而是用极快的速度和强壮的螯肢(口器)来捕捉猎物,毒液也会从从螯肢延伸到头胸部的腺体注入猎物体内。猎物种类丰富主要有蟑螂、蛾、其他蜘蛛等节肢动物,还有两栖动物青蛙,爬行动物小蜥蜴等动物。
其他行为
白额高脚蛛性格胆小,受到惊扰时会迅速向侧面移动。它们并不具有攻击性,但如果处理不当,大型蜘蛛可能会咬人,通常只会导致短暂的局部疼痛和肿胀。
感知能力
白额高脚蛛为狩猎型蜘蛛,会时刻关注移动的生物,虽然有8只眼睛,但视力较差,它们通过腿毛感应周围振动,听猎物发出的声音,可以感觉到六米外的动静。白额高脚蛛通常挂在树上等待猎物经过,它们一般不会选择地面或露天的地方,以避免被踩或是被捕食者捕食。
种间关系
白额高脚蛛的天敌主要是鸟类、哺乳动物、壁虎、黄蜂、寄生虫和小型蜥蜴等。
生长繁殖
交配繁殖
白额高脚蛛喜欢在天气温暖潮湿的时候交配。求偶期间,雄蛛会悄悄地接近雌蛛,抬起并向前伸展第一对腿。然后,在雌蛛静止的情况下,会摩擦两侧相邻的前两条步行腿和触肢上的鬃毛发出嘶嘶声、用触肢和腿敲击地板发出振动声、用它们身上特殊的器官发出鼓声(该器官称为喷丝头),以吸引雌蛛。之后,雄蛛走近雌蛛,并骑在雌蛛身上,雌雄身体相反,交配时它们的长腿会缠绕在一起,交配期间,雄蛛会交替将一个须肢(专门用于生殖的特化的肢,这对肢被称为“须肢”)上的栓塞放入口中,然后将头胸部向雌虫的右侧或左侧倾斜,然后用第一对腿抬起雌虫腹部,将栓塞放入雌虫生殖器官并排精。此后,雄蛛将头向相反方向倾斜,重复整个动作。同时它们会在雌蛛的腹部分泌一种称为“蜘蛛胶”的特殊物质,以形成一种附着物,确保雌性能够受精。交配时间持续约2.5个小时,结束后雄蛛会强行挣脱并走开,因为交配后的雌蛛具有攻击性,会捕食雄蛛。雌蛛猎食雄蛛的现象称为“性食同类”,通过杀死雄蛛,雌蛛可以获得更多与其他雄蛛交配的机会,并在精子来源上有更多的选择。
弹飞现象
雌雄蛛交配时,雄蛛每隔大约30s会自主弹飞一次,弹飞后再顺着蛛丝爬回雌蛛身边,交配期间一直重复这种行为。实验验证雄蛛这种行为是躲避雌蛛的性相残,在交配过程中,雌性通过判断雄蛛弹射次数来决定是否接受其精子,如果雄蛛没有被弹飞或是被阻碍弹飞,那么该雄蛛将会被雌蛛杀害。经研究发现,雄蛛弹射速度达到88.2cm/s,相当于一个人在1秒内弹射出了500米。雄蛛第一对腿上的胫节和趾节之间的关节处有一个囊状结构,雄蛛靠此结构来弹射自己。
生长发育
交配后约12~14天,雌性白额高脚蛛会产下一个扁平的圆盘状卵囊,卵囊直径约1.27~2.54厘米,厚度约3.18~6.35毫米,里面一般有200多枚卵。
孵卵期间,雌蛛会用触肢将卵囊置于身体下方,并且期间不会进食,但无法孵出幼蛛的卵囊可能会被雌蛛吃掉或丢弃,大约8~14天后,幼蛛会在卵囊中孵化。在产卵后25~61天,幼蛛从卵囊中出来,在出卵囊一周前,幼蛛的外形已和成蛛相似。
白额高脚蛛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蜕皮现象,第一次蜕皮是在卵囊中进行的。平均而言,一只蜘蛛每月蜕皮一次。雄蛛一生会经历8~10个龄期,雌蛛一生有9~12个龄期。雄蛛可以存活355~586天不等,雌蛛可以存活298~710天不等,在实验室中,还有雌蛛存活了三年的记录。
亚种分化
白额高脚蛛有三个亚种:
相关知识
实用价值
白额高脚蛛对人类无害,因其捕食苍蝇、蟑螂、蚊子等昆虫,受到人类的欢迎。但是专家表示,“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可能不及用药剂杀虫。白额高脚蛛只能灭掉少量蟑螂,若家里蟑螂数量较多,白额高脚蛛的灭蟑效果较差,不建议选择此生物防治方式。
预防方法
如果害怕白额高脚蛛可塞住家中有缝隙的地方以阻止蜘蛛的进入,如若家中有花园可在花园中放置几块大石头或一棵原木,吸引白额高脚蛛在此定居,而不是在房屋中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