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昌
西南大学哲学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秀昌,男,汉族,河南邓州人。现任西南大学哲学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重庆市梁漱溟研究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理事等。主要从事道家哲学、20世纪中国哲学及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学习经历
1986年7月,武汉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为邓晓芒先生);2003年7月,南开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方克立先生);2004~2006年,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田文军先生)。
工作经历
1986年7月至2014年10月,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中州学刊》杂志社编辑(1992)、副研究员(1996),哲学研究所研究员(2005)、副所长(2006)。
科研成果
在《中国哲学史》、《光明日报·理论版》、《孔子研究》、《中州学刊》、《南开学报》、《天津社会科学》、《宗教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30篇,在《国外社会科学》上发表译文2篇;出版学术著作《哲人的智慧——〈老子〉与中国文化》(1995)、《易通老子》(2007)、《墨子注译》(2008)、《道家双峰》(合著,2001)、《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合著,2003)等。
在老子道家思想研究和冯友兰学术思想研究上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成果受到学术界同行的关注与好评。专著《哲人的智慧——〈老子〉与中国文化》对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道、辩证法思想、伦理道德思想以及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该书揭示了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对于历代政治取向的影响,分析了老子的人生观对于士大夫人格修养的作用,探讨了老子哲学与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哲学的关系以及老子哲学对于后世哲学、军事学、文学艺术的深刻影响。该书还另列专章就老子与传统养生文化的关系以及老子对于传统养生文化的思想奠基作用,进行了系统的评述。该著作被视为是了解老子思想的入门书。
专著《道家双峰——老庄思想合论》对先秦原始道家的两位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的主要方面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诠释和阐发。该书还在吸收前人和当代学者老庄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哲学的理论和观念对老庄思想加以评述。学界专家称《道家双峰》“是一本有益于、有助于人们去认识老庄思想的理论内容及其现代意义的学术著作”;《道家双峰》是“老庄思想研究的新成果,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是非常明显的”。
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的百年回顾与展望成为中国哲学界的主导性话语。关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反思和探索是深化、拓展中国哲学史的根本途径。博士论文《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以冯友兰为个案,通过对冯友兰的哲学史方法论思想的分析研究,总结20世纪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理论成果,进一步探索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重写中国哲学史,为实现中国哲学的理论创新提供方法论的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方克立教授认为,本文“问题意义明确,理论分析有一定深度,得出的结论符合实际,并能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提出自己对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如何综合创新的思考和己见。作为一项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冯学研究和整个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建设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陈来教授认为:“该论文是学术界首次对冯友兰的整个哲学史方法论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成果。”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朱伯昆教授认为:“该文对冯友兰整个哲学史研究的理论工作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很有学术价值,对于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颇有理论意义。”
科研项目
先后参加了河南省社科规划“八五”重点项目“老庄思想研究”,国家社科规划“九五”重点项目“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老学典籍考”(负责西方语言系的老子典籍的收集、整理),主持完成一项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研究”。
结项的国家项目《老学典籍考:二千五百年来世界老学文献总目》(主要参加者)被专家评价为:“这是我国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领域近五十年来的杰作,填补了老学研究领域一项文献学空白”;“这是一部集大成、富创新、分量重的文献学佳作,为中国老学史、世界老学史、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写作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出版图书
教学情况
为河南大学中国哲学硕士点开设“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等课程;为郑州大学美学专业(研究生)开设“中国哲学史”课程。
获得奖励
《哲人的智慧——〈老子〉与中国文化》一书获1995年度第十届中国图书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获200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另有多篇论文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获得荣誉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二批“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
著作与论文
(一)著作:
1.《哲人的智慧——〈老子〉与中国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2《道家双峰——老庄思想合论》(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3.《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4.《易通老子》(《哲人的智慧》的修订版,独著),九州出版社2007年9月。
5.《墨子注译》(独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版。
6.《〈庄子〉注译》(合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版。
7.《〈老子〉注解》(独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8.《国学经典少儿丛书》(12册),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9.《哲学与文化新论》(论文集),主编(第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10.《河洛文化与汉民族散论》(论文集),第一副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版。
11.《冯友兰学记》,合编,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2.《旧邦新命》,主编,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
(二)论文:
1.《康德道德个体思想初探》(独著),《江汉论坛》1991年第10期。
2.《“抽象继承法”研究》(独著),《冯友兰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探析》(独著),《河南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4.《〈老子〉“无为而治”思想阐释》(独著),《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第1期。
5.《〈老子〉“知常”“同道”的认识论思想》(独著),《中州学刊》1996年第1期。
6.《〈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独著),《光明日报•理论版》1996年1月30日。
7.《〈老子〉的社会批判思想探析》(合著),《郑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8.《〈老子〉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实践》(独著),《人文杂志》1996年第1期。
9.《论〈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独著),《中州学刊》1997年第4期。
10.《“道”的观念渊源及其哲学意义》(独著),《商丘师专学报》1999年第5期。
11.《老子之“道”的诠释》(独著),《中州学刊》2001年第2期。
12.《冯友兰重写“中国哲学史”简评》(独著),《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3.《哲学家的哲学史与哲学史家的哲学史》(独著),《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4.《道家与道教生死观的异同》(独著),《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4期。
15.《二十世纪50、60年代冯友兰的哲学观与哲学史观》(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6.《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冯友兰先生晚年的哲学观》(独著),《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7.《“接着讲”——一种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独著),《中州学刊》2003年第2期。
18.《“中学西范”依然是治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模式》(独著),《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3月2日。
19.《论二三十年代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独著),《南开学报》2004年第4期。
20.《二程洛学与朱熹闽学》(独著),《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年10月19日。
21.《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综合创新”》(独著),《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5月17日;《新华文摘》2005年第18期转摘。
22.《论二三十年代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独著),《南开学报》2004年第4期。
23.《从〈天人损益论〉看冯友兰早期的哲学思想》(独著),《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24.《论冯友兰“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孔子研究》2005年第4期,独著。
25.《儒学研究的新进展》(合著),《中州学刊》2005年第6期。
26.《论墨子关于政治与宗教关系之思想》(独著),《中州学刊》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6年12期摘要。
27.《中国哲学史研究应以人文主义方法为主导》(独著),《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6月19日。
28.《晚年熊十力先生的“外王”论》(独著),《天津社会科学》第6期。
29.《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思想》(独著),《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
30.《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论熊十力晚年的政治哲学》(独著),《文化中国》2007年第1期。
31.《冯友兰“抽象继承法”新论》(独著),《中国哲学史》2007年第3期。
32.《学术情怀与政治情怀——冯友兰的自由民主论》(独著),《文化中国》2007年第4期。
33.《论老子的养生学及其影响》(独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34.《论冯友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独著),《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35.《论熊十力先生对儒家民主思想的阐扬》(独著),《学习论坛》2008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2期转摘。
36.《论冯友兰对中国自由民主之路的探索》(独著),《中州学刊》2008年第5期。
37.《论墨子的“兼爱”精神》(独著),《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38.《试论阴阳五行说的意象思维特征》(独著),《中州学刊》2009年第6期。
39.《如何准确理解老子的“道法自然”? ——兼评王蒙先生〈老子的帮助〉和〈老子十八讲〉》(独著),《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4期。
40.《论梁漱溟的自由民主思想》(独著),《史学月刊》2011年第3期。
41.《再论冯友兰的大学理念》(独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42.《蔡元培先生“仁”“知”“勇”之君子人格》(独著),《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6期。
43.《中国哲学史写作范式与创新》(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17日。
44.《试论张岱年“问题解析体”“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独著),《深圳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45.《从冯友兰论孔子看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独著),《江淮论坛》2015年第3期。
参考资料
高秀昌[博导].西南大学哲学系官网.2015-10-01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5 07:50
目录
概述
学习经历
工作经历
科研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