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
高琛,男,1962年10月生,江苏镇江人,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学术委员、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经历
198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8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93年12月至1994年6月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所属的马赛大学电磁光学实验室进修,
1995年至1999年在美国Lawrence-Berkeley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博士后。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1999年由回国,并获200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入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工程国家级人选。
科研成果
先后从事过准晶原子结构、高温超导材料结构、软X射线多层膜、实验室EXAFS方法等的研究工作。在美留学期间,发展了多种组合合成和表征方法,并将其用于发光材料、电光材料和介电/铁电材料的研究,从而发现优化了一组高效的三基色紫外光致发光材料、一组Si基复合发光材料(蓝色)、一组低介电损耗的铁电材料和一组高电光系数的电光材料;开创了定量近场微波显微术,首次提出并验证了微波近场显微的准静态成像理论,建立了材料物性与系统响应的定量关系,完成了近场微波显微镜极限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分析。现主要从事组合材料学及其应用研究、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和创新科研仪器的研制等。主持中国科学“百人计划”项目、创新方向性项目《先进组合方法学研究》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基金《无机功能材料的组合设计、制备和筛选》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微波损耗介质的定量近场微波显微理论及应用》等。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国际会议上上发表论文90余篇,这些工作已成为国际上同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而被广泛引用达800余次,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0项,其中一项美国发明专利已在美获得实施。
高琛研究员发展了组合材料学,并开创了定量近场微波显微术。已在Science, J. Comb. Chem., Appl. Phys. Lett.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这些工作已成为国际上同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而被广泛引用达500余次,已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6项,一项美国发明专利已在美获得实施。近年来致力于将同步辐射在功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用于组合材料学中的高通量表征,已在荧光材料、磁电材料等的研究中取得了进展。
1、发展了组合材料学方法
l 发展了高效的四元组合方法;
l 发展了连续组合方法;
l 发展了基于纳米悬浮液喷射的组合合成技术;
l 发展了低温阵列溶液燃烧合成方法;
l 发展了组合光谱表征方法;
l 发展了组合X射线结构成分分析方法;
l 发展了组合介电/铁电表征方法;
l 发展了组合压电/磁电表征方法;
l 将组合新材料方法用于发光材料、电光材料、介电/铁电材料、压电/磁电材料、光催化材料的研究,从而发现优化了一组高效的三基色紫外光致发光材料、一组Si基复合发光材料(蓝色)、一组低耗的铁电材料和一组高电光系数的电光材料、一组高效真空紫外荧光材料、一组高效磁电材料和一组高效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材料;
l 推动了国内组合新材料研究工作的开展。
2、开创了定量近场微波显微术
l 提出并实验验证了近场微波显微的准静态成象理论;
l 设计发明了一台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扫描近场微波显微镜;
l 预言并验证了一种新的、纳米量级的距离反馈控制机制。
l 发展了利用近场微波显微镜定量测量材料非线性介电参数、压电系数和磁电系数的方法。
研究方向
1、同步辐射应用
2、新型功能材料
3、材料基因组
科研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新概念高效太阳能电池探索;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关联电子体系量子规律探索与调控;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氧化物自旋电子材料薄膜和单晶的制备、物性及相关原型器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新型类钙钛矿氧化物功能材料的合成、微结构与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子铁电体与巨介电材料的关键基础问题及新体系探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PbTiO3)80-(CoFe2O4)20复合外延膜中亚稳相的同步辐射XRD和磁电耦合增强机理研究;
论文专著
(1) Combinatorial Discovery of Visible-Light Driven Photocatalysts Based on the ABO3-type (A=Y, La, Nd, Sm, Eu, Gd, Dy, Yb, B=Al and In) Binary Oxides - J. Comb. Chem. - 2009 - Vol.11(4), 523-526
(2)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of thin film using a scanning evanescent microwave microscope - Rev. Sci. Instrum. - 200806 - Vol.79(6), 064704
(3) Combinatorial Screening of the BiDyYb Iron Garnet Material System for High Kerr Rotation Composition -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 200809 - Vol.44(9), 2091-2094
(4) Optimization of Pr3+, Tb3+ and Sm3+ co-doped (Y0.65Gd0.35)BO3:Eu3+0.05 VUV phosphors through combinatorial approach - J. Comb. Chem. - 2008 - Vol.10(3), 401-404
(5) Energy transfer in (Y0.65,Gd0.35)BO3:Bi3+0.01,Eu3+0.04 under VUV excitation - J. Electrochem. Soc. - 200711 - Vol.154(11), J345-J347
(6) Combinatorial Study of Optimization of Y2O3:Bi,Eu Red Phosphors - J. Comb. Chem. - 200704 - Vol.9(3), 343-346
参考资料
专家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2 15:0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科研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