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堰人。清
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后绝意仕进,不再应礼部试,奉母读书,好桐城派古文,其文学与其弟高燮齐名,时人以苏氏子瞻、子由兄弟相比。县里苟有文字之役,往往请他们兄弟书写。
高煌曾为《重辑张堰志》作序,强调修志的重要性,使文章功业、名德懿行,以至风俗习惯,永传后世。又为《金山教育年鉴》作序,议论教育与国家兴衰的密切关系,强调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高燮等主办的《国学丛刊》上面亦常有文章发表。兄弟俩经常相互切磋,探讨文学至老不辍。高燮曾说:“余所抱之旨与兄容有不同,而文之笃守义法,矜慎不欲泛滥则同”。所著《潜庐文稿》1卷,收文45篇,多述乡里故旧之事,评者认为其文字“有归有光之风”。
高煌亦以书法闻名,隶书尤出风神,惜传世墨迹不多。民国22年(1933年)曾为其侄高君介书《华山碑》隶体斗方一幅,功力深到自如,结构严整,无故为惊人之态,用笔驯雅,不强作骇俗之势,渊雅凝炼,堪称佳作。
高煌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其宅东辟地创办实枚学堂,三十四年(1908年)又在孔家阙创办寅宾学堂,先后与高燮等疏浚张泾等河道,助建石桥38座。民国初,曾任张堰济婴局常务理事,还与姚光等人发起组织施医局,免费为乡民治病。为人公正,排解纠纷,莫不悦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