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夫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原副教授
高海夫(1928年9月——1997年1月17日),男,山西省夏县人。1947年考入西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受知于著名学者张西堂、刘持生、傅庚生等先生。1951年毕业,分配至西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工作。1954年3月调西安师范学院(今陕西师大前身)中文系,任助教、讲师,后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94年2月退休,曾受聘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7年1月17日,因病去世,享年68岁。
人物经历
1954年调至西安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曾任助教、讲师,后任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
高海夫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文学遗产增刊》、《人文杂志》等报刊上发表论文,以卓异的才华、超拔的器识脱颖而出,闻名学界。他的《谈陶诗中的“静穆”》、《关于嵇康的评价》、《苏轼散文的艺术风格》、《关于韩愈的评价》、《谈刘基的〈郁离子〉》等论文,或就学术界某些偏颇,有所匡正;或就某些较少问津的薄弱环节,钩玄发微。表现出视野广博,纵览文学通史的才识和议论风发、才思纵横的学术个性,为时论所重。正当他才抱方开之际,不料“文革”开始,浩劫降临,高海夫先生被迫离开讲坛,也离开了他孜孜不倦的学术研究,前后达十三年之久。
先生奉传道、授业、解惑为终生之职志,为培养人才竭尽心血。计其所开课程有现代文选、唐宋文学、中国历代文论选、魏晋文学、元明清文学、唐宋韵文及散文、专家专著研究等等。通古今之变,博观而约取,揽百家之言,厚积而薄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艺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他主编供自修用的《中国古典文学》、供财经院校用的《大学语文》,兼普及与提高为一体,融文、史、哲于一炉,去取精当,切实可用,体现出他深厚的学养功底和博雅的审美识力。先生的授课总是严谨博瞻、深入浅出、一丝不苟,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在校内外,无论听众文化水平的高下参差,对于络绎登门的求教者,高海夫先生更是不惮烦劳,循循善诱,既认真中肯地指责疵病,又劝勉奖掖如细雨和风,俨然温然,绝无倨傲拒人之状,深受历届学生的尊敬爱戴,可谓一寸丹心燃到底,八方桃李涌如潮。
更令人感慨系之的是,多年来,高海夫先生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殚精竭虑,不辞劬劳,对他们言传身教,垂爱有加。作为导师,先生传授的不仅是治学的方法和登堂的途径,而且更重要的是立身之道和接物之方,以自己刚介的秉性和端直的人格熏陶之、教化之。后学弟子,每每言及,皆以“严师慈父”赞誉先生。
高海夫教授一生贯穿经史,出入百家,其治学既以前辈学者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为主,又参之以哲学的、美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故能发幽探微,独得其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海夫先生博闻强记,下笔成章,其治学,能衷于性情,实事求是,体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社会良心与人文关怀。如《柳宗元散论》一书,是先生在“评法批儒”后期,有感于当时出于某种政治需要而对柳宗元肆意歪曲,遂力图还柳宗元以本来面目。书中充分论述了柳宗元哲学、政治思想的进步意义和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巨大成就,名曰“散论”,实为系统全面深入研究柳宗元的“泱泱大观”,而其重理性、逞思辨,铸词简劲,潜气内转的特点,也近柳而非韩。
高海夫先生的科研工作全是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暇进行的,终年孜孜矻矻,潜心于典籍之内,探奥于精微之间。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从不誊改,盖得之于先生淳厚博治之学力和敏锐健富之才力。除《柳宗元散论》外,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高海夫先生还出版了《范成大诗选注》。该书从选目到注释,无不精切而确当,充分体现了先生独到的眼光,别有会心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深厚的传注训释功夫。该书出版不久,即受到海内外注目,并于1995年5月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丛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与台湾建宏出版社商定在台另版。另外他还主编了《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全国高校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译》、《中国古典文学》,还应国家教委民族教育司之聘,主编了全国高等学校预科教材《阅读与写作》。甚至在疾病缠身之际,主编了卷帙浩瀚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应陕西人民出版社《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丛书》之约,编著了《韩愈散文精品选》。先生一生甘作人梯,不惜耗时费力,为各种著作所撰写的序言不胜枚举。正当先生着手于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研究及其全集的校注工作时,讵料天不假年,绝尘而去,令人顿生“千古文章未尽才”之憾。
由于高海夫先生在教学与科研上取得的突出成就,多次荣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优秀质量奖,并获1981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优秀成果奖。1993年,高海夫先生被国务院评定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他先后任首届全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陕西师大职称评审委员会中文艺术学科组组长、陕西省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师大第四届教学委员会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陕西师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学位委员会1995年审核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专家组成员。由于高海夫先生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自研究生招生以来,一直被西北大学聘为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受到上至领导,下至学生的推崇和仰戴,毕业多年的研究生,感佩不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高海夫先生还受国家教育部的邀请,亲赴北京,参与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高海夫先生一生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受其习染,尤重修身之道,为己之学。敬业勤奋,不慕荣名,廉退自守,不趋时尚,律已甚严,近于苛刻。在他带研究生和主持教研室工作期间,凡别人不愿意讲授的课,总是先生承担;而一旦名利之事,先生又总是谦让退避,从不争私欲,逐华名,宅心仁厚,襟期洒落。对于同志,高海夫先生敦尚气谊,以诚待人,奖掖后进,如恐不及,真可谓望之而温,即之弥亲;对于腐败庸俗的思想行为或社会现象,则又峻洁刚正,绝不阿从屈附。
“早有声名惊海内,更无书札到公卿”,高海夫先生一生风怀澄淡,自甘寂寞,劲挺磊落,傲兀不凡。既不为时俗所移,志趣高雅;又不为势利所动,风骨凛然。先生之操,可谓冰清玉洁;先生之风,诚如山高水长。其德之隆,其文之盛,为人津津乐道,奉为楷模。
学术成果
高海夫著有《高海夫文集》,参与主编《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中国古典文学》等。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高海夫.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9 16:0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