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陵之战,发生于公元531年(北魏普泰元年),是北魏晋州刺史高欢举兵反对控制北魏朝政的尔朱氏的战争。两军在
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附近的
韩陵山为主战场发生的战役,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结果高欢获得胜利,尔朱氏主帅
尔朱兆带着人马逃回了晋阳(今太原西南),不久晋阳失守,自杀身亡。至此,尔朱氏势力尽被消灭。
北魏末年,统治集团内讧,斗争日烈。永安三年(530)九月,
北魏孝庄帝因不满以
宰相尔朱荣为首的尔朱氏势力的控制,诱杀尔朱荣。十月,尔朱荣侄汾州
刺史尔朱兆于
晋阳(今太原西南)立
太原太守、长广王元晔为帝,自为大将军。十二月,
尔朱兆兴兵攻入洛阳,缢杀孝庄帝。尔朱氏再次操纵朝政。晋州刺史高欢奉命带领
六镇起义失败后被驱至并、
肆州一带的十余万流民往太行、常山以东(今河北一带)地区就食,乘机脱离尔朱氏,并联合河北大族武装,加紧进行讨伐尔朱氏的准备。普泰元年(531)二月,尔朱氏改立元恭为帝,改元普泰。六月,高欢等于信都(今
冀州)起兵,公开反对尔朱氏。十月,拥立
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元朗以高欢为侍中、
丞相、
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行台。尔朱氏诸将分路攻高欢。
尔朱仲远,
尔朱度律与
骠骑大将军斛斯椿,
车骑大将军贺拔胜、贾显智屯军于阳平(今山东莘县)。
尔朱兆领兵出井陉关进至
广阿(今河北隆尧东),众号10万。高欢面对尔朱氏大军压境,施以反间计,散布流言,使尔朱氏诸将互相猜疑,徘徊不进。徐州刺史
尔朱仲远和
尔朱度律引兵南走。高欢乘机进攻
广阿,大败
尔朱兆军,俘其众5000余人;十一月,乘胜攻邺(今
临漳西南)。
相州刺史
刘诞闭城固守。
普泰二年正月,高欢军挖地道,以柱支撑,掘至邺城下,焚柱陷城,克邺,擒刘诞。三月,元朗率百官入邺城。时尔朱氏诸将复归于好,共同对付高欢。闰三月,
尔朱天光自长安(今西安西北)、
尔朱兆自
晋阳、
尔朱度律自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尔朱仲远自
东郡(今滑县)等地出发,会师邺南,众号20万,布阵于洹水(今
安阳河)两岸。高欢派封隆之守邺城;自领兵屯邺城西北的紫陌;大都督高敖曹领乡里部曲3000人以从。二十六日,
尔朱兆率轻骑3000趁夜攻邺城西门,不克而退。时高欢军骑兵不足2000,步兵不满3万,自知众寡难敌,遂于二十八日在
韩陵山布设圆阵,并连接牛驴阻塞归路,使部众决心死战。高欢自领中军,从父弟高岳领右军,高敖曹领左军,与
尔朱兆军激战。初时,中军不利,
尔朱兆等乘机急攻。高岳领500骑冲其前,部将
斛律敦收散卒蹑其后,
高敖曹以千骑横击,前后夹击尔朱氏军,大败之。
贺拔胜和徐州刺史杜德于阵中投降。
尔朱兆领残兵遁还晋阳,
尔朱仲远逃奔东郡,后降
南朝梁。四月,
斛斯椿败回洛阳后,率部叛离尔朱氏,杀
尔朱世隆和
尔朱彦伯及其同党,擒
尔朱天光、
尔朱度律送于高欢。高欢入洛阳,立元修为帝(是为
北魏孝武帝),自为大
丞相、
天柱大将军、太师,控制北魏朝政。七月,
尔朱兆逃往秀容川(今山西忻州西北)。
永熙二年正月被击败,自缢。至此,尔朱氏势力尽被消灭。
控制了
北魏王朝后,高欢立即组织兵力进攻
尔朱兆。他从釜口进军攻打
尔朱兆,迫使尔朱兆在大掠晋阳后退到北
秀容地区。高欢进据
并州(今山西太原),建大丞相府,并州成为其霸业基地。接着,高欢采取疲敌战术,多次放出口风要进攻
秀容地区,但每次均按兵不动,有惊无险,使在秀容的
尔朱兆穷于应付,兵士疲惫不堪而放松警惕。高欢则乘
尔朱兆举行年宴时,派精兵以一日一夜一百五十公里的速度进袭尔朱兆,打得尔朱兆措手不及,尔朱兆因此自杀。至此,控制
北魏王朝长达三年之久的尔朱氏势力彻底垮台。
尔朱氏势力垮台后,高欢势力大盛,完全操纵了北魏国政大权。而
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做傀儡,于北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征召关右军队,并亲率屯于河桥(今河南孟县黄河上),准备攻打高欢。高欢也领军驻扎河桥以北五公里的地方。但是元修所领军队内部矛盾重重,无力抵抗高欢军,元修本人只得逃奔关中,投奔了宇文泰。
高欢再立清河王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北魏孝静帝。高欢掌握实权后,逼孝静帝迁都
邺城。同年,关中的
宇文泰毒死了元修,拥立
北魏孝文帝之孙元宝炬为帝,定都长安,是为
西魏文帝。这样,北魏的统一被打破了。建都
邺城的史称东魏,国都在长安的称
西魏。
北魏王朝自此始分为东西二魏。
东魏政权军国政务完全被高欢所控制。为高氏日后取代东魏,建立
北齐打下伏笔。
此战,高欢在战前竭力积蓄力量,同时施反间计以分化尔朱氏军,战中又能设阵阻敌,激励士气,加之部署得当,终于取得以少胜多的战果。尔朱氏虽拥有重兵,但诸将貌合神离,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