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栏列岛,
南海岛屿。位于广东省境内
鸡啼门和
崖门口外、黄茅海南侧,由
高栏岛、
荷包岛、
大襟岛、
大杧岛、
三角山岛等5个较大岛和29个小岛礁组成。列岛内清代有人居住。周围海域盛产蟹、虾及马鲛、白花鱼等。
地理概况
高栏列岛,
南海岛屿。位于广东省境南部、珠江口西侧,由高栏岛、荷包岛、大襟岛、大杧岛、三角山岛等5个较大岛和29个小岛礁组成。列岛由东北至西南呈长形排列,花岗岩结构。主要港湾有滩口、三浪湾、 铁炉湾、南迳湾、大湾等。
列岛组成
1、高栏岛
位于崖门口外东侧,鸡啼门出口处,居高栏列岛东部,为高栏列岛之主岛。岛长7.5公里,宽3.9~7.5公里,面积34.3062平方公里,岸线长37.32公里,岛由红岩石组成,西北稍高,东西稍低,岛上有200米以上山峰3座,居岛中央的观音山高418米。水源充足,岛岸曲折,多为磊石岸和岩岸。岛周7个港湾,其中滩口东侧建有石砌堤式码头1座。岛上有公路。该岛资源丰富,南迳湾有金砂矿、铁矿,观音山有锡矿。岛周围水深1~5米,盛产虾、蟹、大花鱼、鲳鱼、曹白鱼、马鲛等。
岛上有高栏、铁炉、飞沙、沙白石4个自然村,1986年有480余户,2 800多人,耕地2 480 亩。以农业和渔业为主,有机动船50余艘。岛上有小学4所,有信用社、商店、邮电所、派出所等。各乡都有火力发电设备。有班船往来于南水。该岛南侧是广州至湛江、海南岛海上交通必经航道,是珠江口以西重要岛屿之一。
2、荷包岛
位于高栏岛西南方5公里,岛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0.5~4.24公里,面积11.8188平方公里,岸线长25.46公里。由花岗岩构成,表层为黄沙粘土风化岩,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长有茂密树木,东部为灌木及茅草。以磊石岸为主,岛周有3个湾,1个码头,可泊50吨以下船只。该岛土地肥沃,人们常到此捕鱼,开荒种植,是生财之地,故称“荷包”岛。1986年岛上有居民46户,270人,以捕鱼和种植为生。岛周围水深1.5~10.6米,附近海域产红三、白花、马鲛、鲳鱼等。
3、大襟岛
大襟岛原名大金岛,位于黄茅海西南侧,西距台山大陆2海里,东距荷包岛5海里,共扼崖门水道出海口。岛形似女唐衫之襟,故名。岛长4.57公里,宽3.98公里,环岛岸线长16.5公里,面积9.14 平方公里。由变质岩构成,均为山地,东部高且陡,坡度多在50度以上。主峰鸡冠顶高379.9米。西南部梁腰山较低缓,山脊西侧为长1.7公里,宽1.2公里的低丘地带。表层为黄沙土,遍长3米以下灌木,荆棘丛生,还有大量野参薯。岛岸曲折,多为岩石陡岸,沿岸多湾,南湾较大。岛上淡水较多。
社会经济
列岛周围海域盛产蟹、虾及马鲛、白花鱼等。清朝初期岛上就有人居住,后外徙,清道光年间又有人定居,1986年有居民200余人,耕地185亩,以渔为主,兼耕作。北湾有麻风医院1个,已有200多年历史。有机动船不定期来往。岛周围水深2~7米,产虾、蟹、紫菜等。
高栏列岛中的高栏岛古称“皋兰”,谓之“五峰桀竖如指,谷多兰卉”,其亘古以来的“飞沙奇景”为南国罕见的一大奇景,是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的天然海岸航标。
岛内山势连绵,植被葱郁,石景纷呈,悬崖峭壁,海岸曲折,海水澄澈,而“飞沙奇景”自古为南国罕见的一大奇景。岛上沙滩风景各异,连绵不断,有白沙湾、西沙湾、蟹钳湾等七个沙滩,海水清澈,沙粒细小,岩石耸立,是古人类曾生活过的场所,另高栏岛东部约15公里的地域(飞沙滩)已规定为珠海飞沙国际度假城。
海湾所在的山麓、山腰,共分布着“天才石”、“宝镜石”、“大坪石”和“藏宝洞”等4处共6幅岩画,这些岩画发现于1989年10月,其年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它们均刻于平整的大石面上,其中以“藏宝洞”最为丰富,最大的一幅岩画长5米、高3米,整幅画以船形为中心,周围有舞蹈人形、波浪纹、蛇纹、屋形纹等,图案密集而复杂,一般认为是青铜时代的产物。当地传说是清代海盗张保仔的“藏宝图”,但实际上应是南越远古先民海上生活的反映,或者是他们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的写照。在岩画附近的沙丘和山岗上还采集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石器等遗物。这些岩画为广东所仅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