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杆船技,流行于浙江省桐乡市的水上杂技表演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地处杭、嘉、湖三府之交,河汊密如蛛网,漾荡星罗棋布。长期以来,百姓多以蚕桑生产为业,蚕神祭祀便是当地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后三日都会举行蚕花水会。模拟蚕宝宝吐丝作茧的高杆船技应运而生。据方志记载,其技艺起源于明末清初,以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为盛。
杂技特色
高杆船由两只农用木船并排绑扎而成,船面铺满木板,“高杆”是一支粗壮带梢的毛竹,以石臼为杆基,用三支较粗的毛竹绑扎成三角支撑,使高杆稳稳竖立于船头。演出时演者攀爬至杆巅,利用人体重量及毛竹天然的柔韧性,使毛竹上端自然弯曲约90度,形成与水面平行的高空杠杆表演区域。演者在杠杆上选其最佳平衡点,做顺撬、反撬、反张飞、硬死撑、勾脚面、扎脚踝、扎脚尖、坐大蒲团、咬大升箩、咬小升箩、围竹、掮竹、蜘蛛放丝、立绷、躺丝、张飞卖肉、田鸡伸腰、倒扎滚灯等形体技巧,全套动作达18式之多。演者全身着白色服装在翠绿的毛竹杠杆间表演,远望犹如蚕宝宝上簇,卷曲昂首、吐丝作茧,生动俊秀。呈现出船在河中行、杆在船上立、人在杆上翻,惊险刺激,震动四乡之势。展示了水乡、蚕乡杂技的独特魅力。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高杆船技不仅技巧高难,造型别致,其设施尤为科学巧妙,利用演者体重与毛竹柔韧特性,将演者的落地点引出船体而置身于水面上空,貌似惊险实则安全。体现了当地蚕农过人的智慧、胆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传承状况
洲泉镇夜明村爬高杆能手辈出,高杆船技代代相传,能表演爬高杆杂技的人约有10人,其中能完成全套动作的仅一两人。他们中,已近花甲的屠荣翔常年在乌镇旅游景区从事表演活动,其他人则在清明时参与表演。
过去,人们觉得高杆船技太危险,没人愿意让孩子学。在屠松根看来,推广和宣传高杆船技是他的义务。但他已不再年轻,为了保持良好的体能,无论多累,他每天都要在家里的钢管上训练一个小时。2018年3月,屠松根收了他第一个徒弟,来自洲泉镇的陆敏杰;9月,与屠松根同为洲泉镇夜明村村民的史佳杰在退伍后成了他的二徒弟。
传承人物
屠荣祥,男,汉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序号:05-2566,申报地区:浙江省桐乡市。他是高杆船技第四代传人,出身高杆世家,8岁跟父亲屠子兴学撬高杆,很快学会撬高杆全部技术,掌握表演程序,10岁开始独立表演高杆船技。后形成了独自高杆船技表演绝活。长期组织参加蚕花胜会高杆船技表演,2000年开始,在乌镇旅游景区为游客表演高杆特技。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非遗薪传“特别贡献”奖。
屠松根,1964年生,桐乡市洲泉镇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杆船技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974年,屠松根开始跟随兄长屠荣祥学习高杆船技,经过多年的训练,熟练掌握了高杆船技全套动作的表演技艺。1999年,首次在双庙渚蚕花水会上表演高杆船技,此后一直表演到2021年第十四届双庙渚蚕花水会。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1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桐乡市文化馆(桐乡市金仲华纪念馆、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高杆船技”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予以公示,桐乡市文化馆(桐乡市金仲华纪念馆、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因2019年机构改革,桐乡市文化馆加挂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桐乡市子恺画院牌子,为公益一类股级事业单位,
桐乡市金仲华纪念馆不再与其合署办公,故变更保护单位为
桐乡市文化馆(
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桐乡市子恺画院)。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高杆船技”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桐乡市文化馆(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桐乡市子恺画院)。
社会影响
2015年夏末,屠松根带着高杆船技参加《
传承者》节目录制。电视舞台上,屠松根用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所有评委、嘉宾的掌声与喝彩。
2019年3月21日,屠松根带着高杆船技登上了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清明特别节目《诗歌忆清明》的录制舞台。该节目于清明节期间播出。
参考资料
高杆船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