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朗亭(1913年~1994年7月8日),陕西省延川川县人,1932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高朗亭,曾用名高明镜。陕西延川人。1913年生。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游击队转入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西北先锋队政治委员。
1932年起任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政治委员,第三支队支队长。
1933年起任陕北游击队第一二九支队总指挥,陕甘宁边区选举委员会副主席兼民政厅三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市市长,甘肃合水县县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武装动员部部长。
1942年起任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第三五八旅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绥德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1948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二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1949年任宝鸡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宝鸡军分区政治委员,西北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司令部武装动员处处长。
1955年任青海军区司令员。1960年任高等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研室副主任。
1973年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后任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4年7月8日在合肥逝世。
主要事迹
高朗亭将军回忆起日军第一次轰炸延安城的经历,当时市委决定鸣锣通知全城居民出城防空,避免伤亡,高朗亭奉命传达:
“市委决定布置就绪后,我去商会找人传达时,已是晚八点钟。商会办公室只有工友尹向堂看门,市人民政府也空无一人。尹向堂惧怕人和牲畜的尸体,不敢鸣锣传话。我便陪同他走大街,过小巷,鸣锣传话,动员居民明天星期一出城防空,保障安全。尹向堂看见前面有尸体血迹就躲着走后面,过了尸体血迹就又抢着走前边,就此将决定很快传遍全城。
“次日八点钟全城戒严,禁止任何人进城。上午十一点,日寇空军两个轰炸机大队果然又来延安上空轮翻分四批(次)轰炸。由于早有准备,全延安城只有六头牲畜受伤,人员无一伤亡。从此,延安城内机关和居民全部出城,依山傍水挖窑洞,开荒种田,定居办公、劳动,并在南门外挖窑穿洞,修建了新市场。延安市党、政、军、民在日寇飞机频繁空袭下,勤奋地生产、学习,为党中央、军委领导指挥中华民族坚持抗日战争的大本营,贡献了微薄的生活物资。”
1990年9月12日,高朗亭将军回忆了肃清匪特的经过:
“
扶眉战役的胜利,使统治宝鸡多年的国民党党、政、军机关不得不退出宝鸡市区。但是他们并没有彻底舍弃这块战略要地,经常在宝鸡市附近的观音堂、秦岭一带进行骚扰,妄想卷土重来。1949年年底,第一野战军十八兵团向西南进军后,为了肃清沿途的匪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们开始剿匪工作。宝鸡军分区司令员陈国栋带领一路到太白、眉县山区一带搜查,我带领十团一个营,还有一个炮兵连,带着电台顺着益门镇、观音堂黄牛铺、凤县一带,在公路两旁进行搜查。我们根据群众的检举,俘虏了敌人的特务队长,缴获了一部电台和电报密码。在留坝一带的残匪中,有两个敌人少将,一个叫邵清泉,一个叫梅树成。邵清泉惊魂未定,知道我们到了之后,非常害怕,没有怎么抵抗就被我们俘虏了。打完邵清泉部后,我们又去打梅树成,他逃到伐木场,后来看大势已去,也动摇了,带领120多人向我们投降。这次剿匪,我们俘虏了几百个人,缴获了数百支枪。在宝鸡的南山还有一伙土匪,约100多人,在我们做争取工作之后,也投降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接受了改造。另外,通过董策成等人做工作,国民党宝鸡县自卫团团长秦伯瀛也向解放军投诚了。”
主要作品
《犹记当时烽火里——高朗亭将军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