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远(1907~1939),又名高腾云、高冲霄。滦南县多余屯村人。
高志远,原名高翔云,字腾宵,1907年6月7日出生于滦县多余屯村(今滦南县马城镇多余屯村)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7岁开始,高志远在私塾念书,直到14岁中断学业,回家务农。在私塾学习期间,高志远了解到了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接触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爱国思想初步萌生。“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爱国运动的东北大学学生杨莲芝和她的弟弟避祸于多余屯村,高志远经常听杨莲芝讲东北闹“义勇军”的事,非常动心,产生了拉起一拨人马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想法。
1933年1月,日本侵略军进犯山海关,中国军队何柱国部奋起还击,组织“长城抗战”。高志远变卖自家部分土地,联络各乡绅筹款子支援“长城抗战”。1933年春,高志远招募了约200人,准备参加“义勇军”,武装支援“长城抗战”,后在汀流河被司营土匪刘兰亭缴械,高志远将队伍遣散。1933年春夏之交,高志远带陈维投奔冯玉祥将军组织的“抗日同盟军”受阻后,辗转到北平并在此结识了共产党员王仲华。
王仲华原名董毓华,1909年生于湖北蕲春,当时正在北平上大学,被推举为中国大学学生会第一任主席,并担任北平“学生抗日救国会主席,很受北平各大学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是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高志远与王仲华出于抵御外侮的共同志向,相互敬佩,逐渐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1933年秋冬时节,回到老家的高志远组建马城三区自卫民团,利用这支队伍,高志远走上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道路。
马城起义与古城之战 1933年,侵华日军与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又签订《何梅协定》,冀东地区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军队的撤出,日伪军在此还没有站稳脚跟,土匪活动猖獗,社会动荡不安。在此形势下,各地农村普遍建立民团,以防匪自卫。1934年底,伪保安队第一总队长(即驻滦战区总队长,辖昌黎、滦县、乐亭、迁安等地)大汉奸刘佐周妄图兼并有武装实力的民团,向日本主子献媚取宠。高志远和小陈庄的陈宇寰、殷庄的殷焕章等人商量,把刘佐周派到民团的人统统抓起来,退回刘佐周处。1935年2月21日,高志远率先发动了反抗大汉奸刘佐周卖国行径的武装起义,史称“马城起义”。
起义爆发后,刘佐周当即派出以他叔父刘三阎王为队长的300多名骑兵进剿起义民团,被民团打得落花流水。随后,刘佐周亲自率领驻滦保安队1000多人追剿起义民团,双方在倴城东边牛东庄石桥附近展开了一场激战,因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远不如保安队,起义民团被打垮,此战史称“古城之战”。
马城起义虽然被刘佐周镇压了,但它粉碎了刘佐周企图吞并民团、称霸冀东的阴谋,显示了冀东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力量,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刺杀刘佐周 刘佐周镇压马城起义后,凶相毕露,死心塌地的做日军的走狗,千方百计地迫害民团首领及其家属,并逮捕了168村联庄会会长陈宇寰。高志远决定刺杀刘佐周,除掉这个民族败类。
1935年6月,高志远得知刘佐周带领卫兵去乐亭“大摆香厅”,计划在必经之路上的葛代坨村东的坟岗子处设伏除掉刘佐周。但后来考虑到葛代坨是路南(北宁铁路)共产党地下活动根据地,一旦葛代坨发生刺刘事件,对地下党组织的生存极为不利,遂放弃了这次机会。
在得知刘佐周将去火车站迎接日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的可靠消息后,高志远决定在火车站除掉刘佐周。1935年8月4日中午时分,梅津美治郎到达滦县火车站,在刘佐周等人的簇拥下从北站台跨过铁路到南站台,这时南站台已经停稳了一辆接应的小汽车。此时,高志远化装成一个厨师混进站台,在刘佐周即将进入汽车时,高志远掏出手枪,射杀刘佐周。
高志远刺杀大汉奸刘佐周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冀东乃至华北各地,天津《益世报》《大公报》等报刊纷纷报道,就连日本的《关东报》、伪满的《满州报》等对此事都做了报道。高志远也因此而成了传奇式的英雄。
领导冀东武装抗日暴动 1935年11月,日本扶植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22县就彻底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军在冀东实行野蛮残暴的殖民统治。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冀东人民反抗的怒火。
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设在天津的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改组为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王仲华以华北人民武装自卫会委员兼军事部长的身份来到冀东,筹划武装抗日工作。1937年12月,在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的组织下,冀东十县人民抗日代表会议在多余屯村高志远家中召开,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推选高翔云、李运昌、洪麟阁、杨十三、王平陆、黎巨峰等为冀东分会领导成员;会议决定加强抗日救国宣传,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5月,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在天津泰基楼召开第二次会议,会上通报了全国的抗战形势,对华北抗日暴动作了具体安排。决定组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军区下属若干总队,总队以下设大队、中队、小队。高志远当选为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总司令,李运昌、洪麟阁当选为副司令。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6月底,中共河北省冀热边特委以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的名义在丰润县田家湾子召开军事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提出的《冀东抗日联军行动纲领》,公布了队伍建制和任职命令。冀东抗联拟组建6个总队,每个总队2000人左右。抗联分为三路军,高志远为第一路司令员,董毓华为政治主任;李运昌任第二路司令员,胡锡奎为政治主任;洪麟阁任第三路司令员,杨十三为政治主任。会议确定1938年7月16日为统一暴动日期。由于暴动计划泄露,7月3日夜在多余屯村高志远家召开紧急会议,7月4日早晨,因日伪军搜捕,冲出包围的高志远、王仲华等暴动领导,在滦河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7月9日提前暴动。
一打乐亭 7月9日夜,高志远、王仲华率领马城、多余屯、大李庄、郝庄、贺庄、东坨子等村150多名农民举行暴动,随即南下攻打乐亭县城。王仲华、陈宇寰按高志远的指令,召集马方各庄的曾生远、果园的高荣久、沈营的张子川、沙窝的孙善蛟、喑牛店的晁子孚、孙坨的戚树雨、大陈庄的陈家宝等民团、联庄会首领、小学教师、爱国人士和小陈庄部分农民,在小陈庄村北锅房坟举行抗日暴动誓师大会。会后,各自回村整集队伍,于当夜配合高志远攻打乐亭县城。由于暴动人员大多是农民,毫无作战经验,一打乐亭没能攻入县公署和警务局,拂晓前暴动队伍撤出战斗。
二打乐亭 经过充分准备,8月3日,第二次进攻乐亭的战斗打响。冀东抗日联军司令部调集5000余人包围了乐亭县城,高小安率第十三总队攻打西门,戚树雨率第八总队第三大队攻打南门,李润民率冀东抗联第二路滦县第五总队攻打东门和北门。双方激战一夜,互有伤亡,第二天滦县第五总队攻破城防。伪县长张培德见势不好,派人与抗联进行谈判,乐亭县伪政府答应给抗联一批枪支弹药和十几万大洋,并承诺只要抗联把滦县攻下,乐亭主动献城投降。冀东抗日联军认为若继续攻城,弹药消耗、人员损失太大,暂时答应对方条件后撤兵。
光复倴城 7月21日,高志远命令陈宇寰、曾生远、晁子孚等率抗联队伍3000多人包围了倴城,倴城伪警察不敢迎战,全部归降。抗联队伍进入倴城后,查抄了日韩洋行,把洋行所存的典当之物全部交由群众认领。7月23日,高志远、王仲华率部进入倴城,正式宣告成立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即冀东抗日联军),在倴城上空升起了一面长一丈二,宽五尺的“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大红旗,又以总司令高志远、副总司令李运昌、洪麟阁的名义,张贴“冀东各界人民团结抗战”布告,倴城成为路南暴动队伍的指挥中枢。
两攻滦县 8月14日夜,抗日联军攻打滦县县城和偏凉汀火车站,指挥部设在县城西南9公里的兴隆庄。高志远与滦县二区警察分驻所所长张受民早有联系,约定抗联攻打滦县时,张率部起义,里应外合拿下滦县城,但日军对张的行动似有察觉,突然阻止其进城。由于抗联准备不足,城内情况有变,一攻滦县未能成功。8月15日,高志远、王仲华亲率万余人再次攻城,虽然最后没有攻下滦县县城,但攻下了滦县火车站,火烧了滦河大桥、电灯公司、洋火公司等。攻打滦县县城,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致使北宁路交通中断半月之久,给敌人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光复乐亭 9月2日,高志远部集中万余兵力,二路军5总队、10总队、23总队配合,第三次攻打乐亭城。9月3日总攻开始,攻城总指挥为高志远部参谋长张受民和秘书长吴紫阳,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抗联首先攻入东门,相继攻入西门。伪县长张培德、警务局长赵毅荪从城东南角越墙而逃,其余守敌大部溃散和投降,抗联队伍迅速占领全城,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插上拱真阁,乐亭光复。高志远和王仲华进入乐亭县城后,成立了昌、滦、乐抗日联合政府,高志远任命吴紫阳为县长、孙善蛟为警备司令。随后,高志远、王仲华召开万人大会,宣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联军宗旨。攻克乐亭影响极大,一家报纸曾以《我军光复津东最富庶县份的乐亭县城》进行报道。
在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中,高志远作为总司令,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创建和亲自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有21支队伍、2.49万名抗联队员,分别占冀东抗联队伍总数的36.8%、占冀东抗联队伍总人数的35.6%,是整个冀东抗日暴动的主力和中坚,为冀东抗日暴动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撤往平西 抗日暴动后,八路军四纵党委在迁安县莲花院召开大队以上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决定四纵主力西撤,留下三个各百余人的游击支队坚持游击战争;暴动队伍撤往平西整训,次年春天再返回冀东。10月9日,邓华主持在丰润县的九间房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留下陈群、包森、单德贵三个小支队继续坚持冀东游击战争,邓华率四纵部队和抗联部队约五万人向平西转移。参加会议的冀东抗联领导人高志远、李运昌、洪麟阁都提出了反对西撤的意见。高志远曾对抗联战士们说:冀东抗日联军只是暂时撤往平西整训,等明年春天还打回老家来,如不回来对不起冀东的父老兄弟。
1938年10月2日,高志远在长凝召集司令部处长和各总队长开会,研究西撤整训事宜,会后各部分头向铁路北集结。从10月初到11月初,高志远部各总队从滦县中南部和乐亭西部各自的驻地出发,经滦县的潘庄、古马、小霍庄子、港北,从雷庄、坨子头之间穿越北宁路;再经九百户、榛子镇、下五岭、杨柳庄,到达丰润县的王官营、左家坞;经遵化的党峪、宫里,蓟县的太平庄、赵家庄、穿芳峪、中营,到达平谷的靠山集;队伍北行到达长城脚下、蓟县的将军关,再经平谷县大华山西行,经三河、密云县境,到达怀柔县的沙峪;西行到达昌平县境,过铁炉子村,穿越长城到达延庆县。队伍从康庄穿越平绥路返回长城里,经怀来县横岭,宛平县镇边城、沿河城,到达平西根据地斋堂。
部队在西撤途中,和日伪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蓟县赵各庄,为保卫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马辉之同志和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姚依林同志安全撤离,抗联高志远部副司令员陈宇寰和110多名抗联战士英勇牺牲;在遵化县宫里,抗联队伍遭到日伪军截住了,打了一场恶仗,丁万友牺牲,几个总队长也先后负伤或牺牲;在白河,吴紫阳、吴绍舟率领的抗联第十四总队突然遭到日伪军的重兵包围,吴绍舟和26名官兵英勇牺牲;曾生远率抗联十五总队穿越平绥铁路时,遭遇日伪军重兵阻击,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曾生远受伤被俘,严词拒绝日伪劝降,壮烈牺牲;在康庄过铁道时,已冲过铁路的魏恩荣回援抗联战士,壮烈牺牲……
到达平西后,高志远几万人的抗联队伍只剩两千多人。1938年秋末冬初,高志远在抗联司令部召开大会,要求大家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在平西继续战斗下去。在平西期间,高志远率部继续战斗。后高志远派人想通过吴佩孚接济点军饷返回冀东抗日,没联系成功。1939年4月27日,被冀热察冀挺进军军政委员会、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以“勾结吴佩孚,企图投敌叛国”的罪名,将高志远与冀东抗联司令部参谋处处长李荣久一起处决于山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