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庙,位于
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始建年代不详,二郎庙的戏台建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
历史沿革
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二郎庙的戏台建造完成。
2002年,在二郎庙戏台的基座石栏板上发现了“时大定二十三年”字样,由此确定二郎庙戏台的金代身份,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也是中国现存较稀有一座金代戏台。
2008年,二郎庙得到修缮。
建筑格局
二郎庙是一座单檐歇山式九脊顶建筑,为一进式院落,面积大约1785平方米左右。二郎庙坐北朝南,自北向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正殿、献殿、戏台。戏台两侧为东西掖门、垛殿、角楼,一字并列。正殿两侧各建耳殿三间,院内东西廊房各十间,廊房北部东西对称各建有配殿一座。
主要建筑
正殿
二郎庙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殿内顶部为彻上明造,在椽袱处绘有彩画可见。
献殿
二郎庙的献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二者均为明代遗构。献殿中央摆放着一张石雕供桌,供桌前后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为明万历九年之作。令人奇怪的是,虽然有供桌,但殿内却没有供奉神像。
戏台
二郎庙的戏台位于二郎庙的南端,面阔一间,平面为正方形,宽、深均5米,进深四椽,歇山式屋顶,简板布瓦盖顶。戏台建在1.1米高的台基上,为金代常见的须弥座式,长7.4米,宽5.9米,高1.4米。戏台四角的立柱均为粗大硕壮的圆木柱,为荆木材质。木柱下施圆柱形砂石柱础,础径与木柱一般,约0.5米,木柱高2.65米,石础露明部分高0.48米。木柱收分、侧角甚是明显,是宋金时期的典型风格。戏台柱头用绰幕枋,上置宽厚的大额枋,额枋上施四辅作斗拱,每面各设补间斗拱两朵。所有斗拱的华拱与耍头均为琴面真昂。戏台内无梁枋,斗拱为偷心造,昂尾由内跳华拱、靴楔承托,与大角梁一道托举起承椽枋,形成一条弧线。内檐四角设抹角梁,用来承托大角梁的后尾,抹角梁放在补间斗拱昂的柱头枋上。整座建筑构架简洁,设计合理,线条优美。
历史文化
传说轶事
二郎神在民间有隋将赵昱、杨戬等具体形象,这一信仰的源头是战国水利专家李冰的儿子——李二郎。《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其江,……,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十数州县稻田。”蜀人感念李冰父子治水之功,修祠立庙、常年祀祭,尊李冰为“川主”,尊其子“二郎神”。王报村距离丹河河床只有区区数百米,地处丹河冲刷的一块沉积平原上,漫想一千多年以前,丹河的径流量更大,距离王报村还要更近。进入夏秋雨季,丹河水夹带泥沙滚滚而来,淹没农田、侵入家户时有发生,人们便在村北的高冈上修庙供奉二郎神君,希望他显灵镇水平患。
文物价值
二郎庙的戏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台,使中国戏曲舞台的建筑实例被提早到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在历史、文化和艺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指引
自驾:自高平市人民政府出发,路程约为10.8千米,约15分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