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农民版画(又名高州木刻画),源远流长,源于
唐朝,在明朝已在民间兴起,其最初原始形态源于民间的门神、门官、庙堂符咒、签文等。高州木刻画以前用“枝松木”板作为木刻板,现因木材短缺,大部分改用五合板代替。
高州是广东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高州版画又叫高州农民版画。高州版画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已有民间木刻艺人刻制红纸墨印的年画。原始版画材料多采用枝松木作为雕板,20世纪之后经艺术家们改革多采用三合板、五合板作雕板。清乾隆年间
《高州府志》卷之二载有《石船丹灶》、《笔架青峰》、《龙窝古迹》、《灵湫石岩》、《高凉名山》等名胜古迹的木刻版画。现代群众版画始兴于抗日战争时期,最早一幅版画是由黄文山创作的,以高州名胜古迹为题材的《石船丹灶》,刊于1942年初的《高州民国日报》上。黄文山是该报的编辑,他陆续在报上发表的抗战版画,影响和指导了崔冠瑛、莫仑、
梁德玉等一批高州爱好美术的进步青年学习与创作版画。
高州版画展现出质朴感人,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以黑白木刻为主要创作形式,注重生活化,体现出淳朴、粗犷、敦厚艺术特征,更是震动了美术界。高州版画大多通过描绘人物、树木、果实、畜牧等表现生产、丰收的题材。比如种田,香蕉丰收的景象,养殖、看鸡、看鸭、看猪这样的题材,这些都是农村的题材,因为农村的题材有农村的特色,所以说很受大家的欢迎。以充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热情歌颂生活,藉此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愿望全市的业余美术作者,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和刻刀,画身边事,抒心中情,雕刻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1978年以来,高州县文化馆重视传统的高州农民版画创作,先后开办10多期木刻创作学习班,由
张宗俊、
卢西林等著名版画大师授课,还得到全国著名版画家古元前来悉心指导,建立起一支城乡近百人的创作队伍,创作作品200件,其中参加省展57件,国展2件,出国展8件。同时,省文化厅在广州举办了“高州、澄海农民版画展览”,展出高州作品124件。
高州农民版画材料多用“枝松木板”,有单色与套色木刻之分。80年代木刻技艺有较大飞跃,据统计,全县共创作了《满山红》、《竹乡流翠》、《添花》、《机耕路上》等作品300多件,其中参加山西、广东、北京版画联展5件;参加重庆、湛江、大连版画联展11件,参加全国农民版画展11件;参加日中画廊美展5件;参加秘鲁、加拿大、瑞士、比利时画展16件。197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了《高州、澄海农民版画选》专集,选入高州作品24件。1980年,县文联编印了《高州版画》专集,选载了版画佳作32件。1981年8月《南方日报》发表了《质朴的高州群众版画》一文,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高州农民版画创作的成就。
1992年《卢西林版画选》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93年底,高州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化局联合举办张宗俊从艺45周年美术(版画)作品展览,广东珠江电视台、
茂名电视台和许多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2000年《张宗俊版画集》出版在全国发行。2004年高州市举办《张宗俊版画美术展览》。
2004年高州市举办《张宗俊版画美术展览》。为引导广大木刻(版画)作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出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展示高州地方特色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木刻作品,2004年8月,高州市委宣传部拨出专款,派出专车,专门组织了木刻(版画)作者20余人,到高州市广潭佛子岭和深镇松树林保护区、仙人洞景区,长坡水库景区以及根子
贡园、
浮山岭等地采风三天。这次采风,作者们共创作出70多幅新作品,并在高州市图书馆展出,吸引了大批群众观看,茂名市文广新局领导两次组队前来观看,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市美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思志创作的三幅木刻作品《曲径通幽》、《收获》和《家园》,构图缜密,刀法细腻,手法出新,不走前人老路,独辟蹊径,同时入展省美展,在茂名美术界引起震动,填补了高州十二年来无作品入选省美展的空白,其中《春》被选往粤、港、澳和台四地联展。同年,市美协还在附一小举办版画培训班,让我市版画创作从娃娃抓起。
2006年,我市组织了一批较好的版画作品参加茂名市版画展,并推荐优秀作品到省参展,其中吴思志创作的《收获》被省美协评为经典作品,入选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和省美协主办的“希望的田野——美术家眼中的广东农村”,被打印成大型宣传画册在全省巡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