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荫(1909年3月3日—1989年4月24日),浙江嘉善人,病毒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生平
1909年3月3日,高尚萌出生于浙江嘉善。
1916年,入读于陶庄学校。
1926年,入读于苏州东吴大学生物学系。
1930年,赴美国佛罗里达州劳林斯大学学习深造。
1931年,获得劳林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耶鲁大学研究院。
1935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
1935年2月—8月,在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1935年8月,任国立武汉大学生物系教授。
1945年,赴美国洛氏医学研究所斯坦利实验室从事病毒研究工作。
1947年,继任武汉大学教授。
1949年,任武汉大学生物系主任。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3年,任武汉大学理学院院长。
1956年,任武汉大学教务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6月—1984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0年6月—1984年7月,任武汉大学副校长。
1989年4月24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0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高尚荫对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家蚕脓病毒、根瘤菌噬菌体、猪喘气病原物及昆虫多角体、颗粒体病毒等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烟草花叶病毒的分析研究,证实了病毒性质的稳定性;将流感病毒培养于鸭胚尿囊液中,创立了昆虫病毒单层培养法;在家蚕的卵巢、睾丸、肌肉、气管、食道等组织培养中开展了昆虫病毒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研究。
1947年,高尚荫在武汉大学创办了中国早期的病毒研究室。
1956年,高尚荫与
陈华癸、
简浩然等共同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截至1989年4月,高尚荫在中国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编著出版专著4本,其代表论著有《草履虫伸缩泡的生理研究》《两棵烟草花叶病毒的比较研究》《家蚕组织培养方法的研究》《中国病毒学30年》等。
人才培养
1956年,高尚荫在武汉大学创办了微生物学专业。
1976年,高尚荫在武汉大学创办了病毒学专业。
1935年—1945年,高尚荫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讲授《普通生物学》《原生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微生物学》等课程。
高尚荫对学生提倡“四句话”:“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善于总结,勇于实践。”他认为,一项成功的科学研究工作,要具备三个主要因素:一要有好的研究对象、好的实验材料,二要有好的实验技术,三要有好的工作人员,要学术思想活跃,敢于创新。
高尚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他认为,学生毕业后应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深入进行有关生物学的研究,他鼓励学生除学好生物学外需阅读其他书籍,包括人文科学方面的书籍。他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学生的外语学习,特别是英语的学习,掌握多门语言工具,才能跟上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高尚荫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病毒学专业人才,截至1989年4月,他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高尚荫出生于江南一个书香世家。7岁那年,高尚荫进入其父亲办的一所乡间小学接受启蒙教育。孩童时期的高尚荫爱动好问是出了名的,家乡的花草树木、飞鸟走禽、昆虫鱼虾,都吸引着他。他采集和捕捉各种植物昆虫标本,对各种奇异现象提出不计其数的“为什么”。正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和引导下,高尚荫逐步走向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
高尚荫的妻子刘年翠曾任武汉大学病毒学系教授、昆虫病毒研究室主任。高尚萌小儿子的名字是高敏。
人物评价
“高尚荫是中国病毒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评)
“高尚荫的崇高精神和在病毒学研究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将激励我们进一步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细胞生物学家
舒红兵院士评)
“高尚荫为中国微生物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国际遗传学家
谈家桢院士评)
“高尚荫是中国微生物事业的先驱者,对中国微生物学和病毒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病毒学家
田波院士评)
“高尚荫是一位学术造诣很深,在中国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科学家、教育家,他热爱祖国,忠诚党的科学教育事业,并为之呕心沥血奋斗不息,他为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嘉善县委员会评)
人物纪念
2013年7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苏州大学共同开办的“高尚荫菁英班”签约仪式在苏州举行。
2018年10月13日,为纪念高尚荫诞辰110周年,武汉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为其竖立起半身铜像,并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行了铜像揭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