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柏(1901-1986),字咏薇,笔名郭真,上海青浦县练塘镇人。颜安小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南洋工学中院学习。在侯绍裘等人的指引下,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过宣讲坛和义务工人夜校等活动。毕业后,与夫人唐纯茵一起参加新南社,同时给杨贤江、施存统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任独立支部书记。后又在国共合作期间,为便于工作而加入国民党,与工人一起创办《松江评论》,并在该校附中任教,兼训育主任,同时被推选为上海学联主要负责人。
高尔柏,字咏薇,笔名郭真,练塘镇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系高尔松之弟,昆仲齐名。青年时就读于南洋公学中院,“五四”时经
侯绍裘、
杨贤江、
施存统等的指引,走上了革命道路。民国11年(1922年)与
侯绍裘等组织青年问题讨论会,在松江做社会调查。12年10月,由杨贤江、施存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夫人唐纯茵一起参加
新南社。次年在上海大学学习,同时在该校附中任教兼训育主任,还任上海学联主要负责人,并担任党小组长、支部书记、独立支部书记。其时国共合作,为便于工作,加入国民党。
“五·卅”惨案发生后,高尔柏撰写长文分析“五·卅”运动的发生及其原因,还指挥上海大学的示威游行。是年11月,在“中山主义研究会”上被选为执行委员和《中山主义》周刊主编。后在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任秘书。北伐军接近上海时,担任东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在欢迎北伐将士的大会上,他代表上海特别市党部发言,驳斥国民党右派的谰言,捍卫
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6年3月底与侯绍裘同赴南京主持江苏省党政工作,担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宣传部代部长,后又兼任秘书长。
“四·一二”政变,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被捣毁,侯绍裘被杀害,高尔柏以出席“南京市肃清反革命大会”而幸免,旋即潜回上海。不久又因受通缉而流亡日本,出国后与共产党组织失去联系。民国18年秘密回国,兄弟两人在上海开设书店从事译著和出版事业,书店虽两次遭查封,但仍坚持一贯宗旨,努力介绍社会主义经典著作。民国27年在租界孤岛上接办华华中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沦陷,高尔柏于民国31年在松江创办茸光中学,由夫人唐纯茵任校长,抵制敌伪奴化教育,掩护地下党员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上海恢复华华中学,继续经营书店业务,担任上海市教育会常务理事和私立中小学联合会监事长,同时担任青浦县参议员。民国35年,国共谈判时,
周恩来曾在上海会见高尔柏,勉励他要养好身体,将来为党为国出力。解放后,于1949年底赴京,任高等教育部第二处副处长。翌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任中央宣传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改正。退休后继续撰写革命史料。1986年10月27日病逝于桂林,享年85岁。
高尔松(1900-1986),高尔柏之兄,上海青浦练塘镇人,笔名高希圣,中国民主同盟成员。“五四运动”时参加侯绍裘组织的宣讲团,声援“五四“爱国运动。五卅惨案发生,参加上海大学宜讲组,任
宋庆龄创办的《民族日报》编辑。1923年上半年,经侯绍裘、
朱季恂介绍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由杨贤江、
沈雁冰介绍加入共产党。1925年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第一任监察委员,主要从事办报、掩护秘密电台等革命工作。北伐军到达上海时,他被公选为青浦县民主政府县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国民党右派通缉,被迫流亡日本,遂与共产党组织失去联系。1929年回国,与其弟高尔柏一起,隐姓埋名在上海从事进步文化出版事业,成果颇丰。1949年11月到北京,任出版总署编审。翌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之后在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工作。1975年退休,1986年3月病逝。
高尔松、高尔柏故居位于练塘镇东风街39弄。故居为2层砖木结构,白墙黑瓦建筑,面积392.47平方米。高尔松、高尔柏兄弟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青浦最早的共产党员。少年时期高尔松、高尔柏在此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