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塍[chéng]镇,隶属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地处
宜兴市中部偏北,东与
屺亭街道毗连,南与
宜城街道、
新街街道交界,西与
官林镇接壤,北濒湖与
和桥镇毗邻,距宜兴市人民政府12千米,区域面积112.6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高塍镇户籍人口为59912人。
历史沿革
清朝末期,称为高塍镇,为宜兴县四镇之一。
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高塍市;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宜兴县第十三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分属高塍、赋村、雅乐、毫邱、湖陵、胥井、高遥、鲍庄8乡,属宜兴县第三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属集善乡、高塍镇、复兴乡。
1950年,分设高塍镇、高遥乡、赋村乡。
1954年,增设南乡。
1957年,合并称高塍乡。
1958年,属太满人民公社。
1959年,析出,成立高塍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复置高塍乡。
1988年,撤乡,改设高塍镇。
2004年2月,范道镇(1999年,范道乡撤乡设镇)并入高塍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7年4月,宜城街道的红塔、徐家桥、宋渎、肖张墅、桂庄5个村并入高塍镇。
2011年末,辖高塍、高遥、胥井、塍西、赋村、志泉、梅家渎、范道、天生圩、六圩、宋渎、红塔、肖张墅、徐家桥14个村民委员会和高塍1个居民委员会,下设614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高塍镇辖3个社区、14个行政村:高塍社区、红星社区、桃园社区、高塍村、塍西村、胥井村、高遥村、赋村村、志泉村、梅家渎村、天生圩村、范道村、六圩村、红塔村、徐家桥、宋渎村、肖张墅村,镇人民政府驻浜水社区远东大道8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塍镇地处
宜兴市中部偏北,东与
屺亭街道毗连,南与
宜城街道、
新街街道交界,西与
官林镇接壤,北濒湖与
和桥镇毗邻,距宜兴市人民政府12千米,区域面积112.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塍镇地处太平原,地势平坦。东部略高于西部。
水文
高塍镇境内河道属太湖流域。主要河流有7条,总长32.9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高塍镇有耕地面积5.8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高塍镇辖区常住人口7.5万人,户籍人口5.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6.63万人,城镇化率52%。城镇常住人口中,男性34200人,占51.7%;女性32100人,占48.3%;14岁以下0.8万人,占12%;15~64岁4.11万人,占62%;65岁以上1.72万人,占26%。城镇常住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苗、壮等16个少数民族,共62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84‰,人口死亡率8.92‰,人口自然增长率-0.08‰。
截至2017年末,高塍镇常住人口为6.37万人。
截至2019年末,高塍镇户籍人口为5991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高塍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1.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79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3.34:76.93:19.73。财政总收入9.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9亿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0.30亿元,增值税5.603亿元,企业所得税2.204亿元,个人所得税0.056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8111元。
截至2019年末,高塍镇有工业企业2239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9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农业
2011年,高塍镇农业总产值5.23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23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12万头;家禽饲养量69万羽,上市家禽60万羽。水产养殖面积4.13万亩;渔业总产值2.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6%。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76台,名优特农产品有18种。
工业
2011年,高塍镇工业总产值304.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职工1.6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6.17亿元。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家。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5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3家。
商贸
截至2011年末,高塍镇有商业网点1768个,职工7500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总额5.2亿元。2011年,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其中进口0.07亿美元,出口1.26亿美元,出口产品有环保机械、电线电缆、化工产品等,销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贸易方式划分,般贸易出口1.02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0.24亿美元。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高塍镇有7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有分行或设立有办事处。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高塍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390人,专任教师74人;小学3所,在校生1935人,专任教师1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400人,专任教师16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2600多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100万元。
科学技术
截至2011年末,高塍镇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36家,其中省级12家、国家级1家。各类科技人才8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00多人,经营管理人才50多人,技能人才100人,农村实用人才100人。在环保水处理,高端电线电缆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高塍镇有文化艺术团体5个,文化站个,电影放映单位2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86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高塍镇有卫生院2所,床位数9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医务人员95人。2011年完成诊疗13.8万人次,住院手术2385台次,出院病人6849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46.8/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高塍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户,人数43人,支出12.5万元,月人均242.2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73户,人数910人,支出204.5万元,月人均187.27元;农村医疗救助13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作医疗120人次,共支出16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09人,支出55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45人,支出60.5万元。农村临时救济96人次,救济金额8.2万元。慈善救助486人,救济金额98万元。有重点优抚对象26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000人,参保率100%2011年末,慈善超市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220万元,使596人(次)困难群众受益;福利企业8个,安置残疾职工1218人。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高塍镇有邮政网点3个,投递路线单总长度56千米,投递点8个,乡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2.1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为92%;动电话用户2.3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85%;光缆线总长5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1.2万个,宽带接入用户1万户。
截至2011年末,高塍镇有镇区自来水厂2座,铺设干线水管122千米,生产能力1.8万吨/日,年工业用水306万吨,生活用水32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9%,人均生活用水0.16吨;排水管97千米。
截至2011年末,高塍镇有镇区变电站3座。主变压器5台,年售电量3.2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7%,供电可靠率99.6%。
截至2011年末,高塍镇有镇区公园2个,公园面积0.05平方千米,园林绿地面积0.78平方千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0.52平方千米,绿化覆盖率27%。
交通运输
高塍镇境内有老104国道、宜金公路、锡宜高速公路和新长铁路过境,通往外省、市(县)。镇内村村通公路。村际班车通达率保持100%。有县镇级公路6条,总长13千米,运营总里程94.3千米。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169千米;道路铺装面积68万平方米;桥梁90座,总长度2250米。
历史文化
高塍镇因村建于墩上而称高塍。镇以村名。
荣誉称号
2021年1月,高塍镇入选 2020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1年9月,高塍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2年1月,入选2019—2021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名单。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