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林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
高凤林,男,汉族,1962年3月生,河北东光人,在职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学位,中共党员,特级技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高凤林班组组长,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人物经历
1962年3月,高凤林出生于北京。
1978年-1980年,在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211厂技工学校焊接专业学习。
1980年-1982年,在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当工人。
1982年-1988年,在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当工人。
1988年-1993年,在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当工人(1991年10月任技师),其间于1988年-1992年在首都联合大学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学习。
1993年-1999年,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当工人(1997年9月任高级技师)。
1999年-2005年,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当工人(2000年12月任航天特级技师),其间于2000年-2003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毕业获学士学位。
2005年-2012年,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高凤林班组组长。
2012年-2017年,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高凤林班组组长,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
2017年12月-2018年10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高凤林班组组长,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
2018年10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14车间高凤林班组组长,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某重点型号氢氧发动机系统研制过程中,高凤林创造性地提出利用高阶线性方程进行大喷管制造工艺反变形控制和偏芯钨极TIG高速焊接技术。在型号发动机推力室的生产中,他首次提出了利用熔合比控制技术实施异种金属复杂结构在超强导热条件下的冷焊操作法,突破了十多年未解决的技术瓶颈,并利用系统控制技术,成功地将推力室头部喷咀间隙控制在微米级。在发动机泵前阀座组件钢/铝异种金属软钎焊中,他主导提出并实施层间过渡膜控制技术,将产品合格率从35%提高到92%以上,为型号火箭高密度发射提供了保障,确保了中国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发射任务地顺利实施。
在长二捆运载火箭研制生产中,高凤林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一系列保证工艺性能的工艺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振动大梁的焊接攻关,保证了振动塔的按时竣工和长二捆火箭的如期试验,保证了澳星的成功发射。
在国家某重点型号发射车的研制中,高凤林充分运用焊接系统控制理论,出色地攻克了一系列部组件的生产工艺难关,提高工效5倍以上。高凤林大胆提出工艺改进措施,焊出的产品三年X光透视合格率连续达到100%,尤其是在引射筒的焊接攻关中,他大胆改进,突破难关,使有关单位近一年半没有解决的难题得以解决,且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在国家863攻关项目50吨大氢氧发动机系统研制中,高凤林大胆采用新的工艺措施,突破了理论禁区,创造性的运用sb值、ss值在多种高低温合金混合焊接接头结构中的应用,解决了被有关科技人员设为禁区的久攻不下的技术难关,并为长征五号任务国家立项奠定了基础。在长征五号发动机推力室多次试车失败的情况下,高凤林果断提出利用特制填充材料低温氩弧钎焊和规避燃烧区间的方法替代中国国外采用粘接的方法并获得连续试车成功,为实施大型氢氧发动机稳定燃烧装置的研制生产开辟了新路。
截至2023年5月,高凤林著书3部,发表论文43篇,分别发表于《航天制造技术》《航天产品应用焊接技术》《现代焊接》等刊物。
截至2023年5月,高凤林共获得专利26项。
高凤林主编了首部型号发动机焊接技术操作手册等行业规范,多次被指定参加相关航天标准的制定。
人才培养
截至2019年10月,高凤林的徒弟已经有二三十人。截至2015年5月,高凤林的徒弟在中国国内外焊接大赛中屡获佳绩,他已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5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名、航天技术能手1名。
截至2015年5月,高凤林每年的理论、实操授课超过120课时,课程学员上千人次。
2014年,高凤林获得“全国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二等奖”。
高凤林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方法,他所倡导的“师带徒”、“一带一”,所创造的“焊接”育人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突破极限精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破解20载难题,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焊花闪烁,岁月寒暑,高凤林,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词)
高凤林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所从事的事业,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刻苦钻研的精神、无私奉献的态度,走出了一条成才之路,成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楷模。在他身上劳模精神得以发扬光大,散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汇聚成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央视网评)
高凤林始终坚持以国家为重、扎根一线、勇于登攀、甘于奉献,为北斗导航系统、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对航天事业和自身岗位的热爱已经融入到骨血之中。(《科技日报》评)
人物影响
2005年,高凤林所在的班组被国防邮电工会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命名为“高凤林班组”,成为航天一院首个以劳模名字命名的班组。此后,班组在高凤林的带领下,相继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全国安全生产示范班组、中央国有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1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高凤林的名字,命名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也是首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
2015年,高凤林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已经成为重要的人才育成基地。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1 19:4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