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镇位于兴国县西北部,是
赣州市的北大门,东邻崇贤乡,南接潋江镇,西靠茶园乡,北界泰和县,距县城13公里。全镇面积23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4万余人。高兴镇是一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美丽丰饶的红色故土,先后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全国小城镇经济开发综合示范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十大文明村镇”“省级生态乡(镇)”“全省百强中心镇”“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镇”“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地名故事
高兴镇名中“高兴”得名于1934年,殷富圩、六合圩、上敖圩三圩合并为高兴坪,为兴国县首圩,赣南素有“头唐江、二古陂、三高兴”之称,是赣南三大名镇之一,后一直沿用至今。
发展历史
清康熙年间建有殷富圩、六合圩、上敖圩3个圩,三圩相隔1000米左右,布局呈三角形,分别占地约10万平方米。1934年,三圩合并为高兴坪,为兴国县首圩,赣南素有“头唐江、二古陂、三高兴”之称,是赣南三大名镇之一。苏维埃时期,高兴属兴国县第五行政区,辖6个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乡建社时将6个乡合并,成立“高兴人民公社”,改革开放初期更名为“高兴乡”,1995年撤乡建镇时更名为“高兴镇”,一直沿用至今。
民族文化
这里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千百年来,以客家人为主的高兴作为汉民族的一脉,它传承了汉民族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吸收了畲、瑶等族的优秀民族文化,种类繁多、内容丰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尤其以丰富的红色文化而远近闻名。
传统习俗
高兴镇民俗继承了中原汉民族的传统,又与南方的特殊环境相适应,如其重孝悌、讲仁义、重教育、重节俭、讲礼仪等风气传承了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质朴无华的风格和务实避虚的精神。
姓氏宗族
高兴镇姓氏繁多,常见的有刘、钟、邱、谢、赖、黄、傅、廖等姓氏。
名人事迹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聚集红军与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展开殊死决战,是第三、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圩镇北边的竹篙山,见证了1931年9月红军反“围剿”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竹篙山争夺战。1934年8月,陈毅亲自指挥红三军团第六师在老营盘进行了一场血战并负伤,1937年10月,陈毅路经兴国,写下了《车过兴国老营盘》的感慨诗篇。苏区时期高兴参战人数多达12317人,有姓名可考的烈士达1785名,并孕育了64位团级以上军官,其中邱会作、邱会魁、邱先通、吕黎平、叶运高、黄玉昆等六位是共和国开国将军。
轶事传说
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的高多古村始建于元朝,至今有900余年历史。分布着很多古祠、古庙、古牌坊、古香樟,是丹霞地貌地质公园保护区。高多村杨氏贞节坊这个石牌坊,保存比较完整,雕刻非常精湛。牌坊建设历时3年,雕凿精湛,尽皆石隼铆接。坐北朝南,四柱三间三楼,高7.6米,宽6.83米。传说在建牌坊期间,一日工匠安装“节孝”石牌,费了整日功夫,怎么也装不上去,遂问疑于杨氏。杨氏心中疑狐:因昨日看见一货担门前路过,极像自己郎君,思忖了半辰。于是赶紧点燃香烛,对天发誓不再思念以前的心上人。杨氏这边刚刚就绪,工匠那边马上说:“成了,成了。”还有一个故事传说,老一辈的人说杨氏当年夜晚来临时,夜深人静时为让自己不会有想念郎君的念头,往房间当中洒一百个钱币,然后一个个摸着找回来。这样就不会有心思想了。牌坊背后的故事,让人感慨!
风景名胜
拥有腊石寨、天鹅湖、通天岩等自然景点,以及竹篙山—红军高兴圩战斗纪念碑、老营盘战斗纪念碑、敦本堂(红三十四师“心田夜战”指挥所旧址)等红色遗址,近年来新增兴国县烈士陵园(腊石寨烈士陵园)、归元生态园等景点,拥有千年古村高多村、红色名村老圩村等丰富的“红、古、绿”资源。
名产名物
高兴镇立足农业产业基础和农村生态资源,形成以脐橙、烟叶、蔬菜、花卉苗木等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高标准建成万亩脐橙、万亩油茶、4千亩烟叶、2千亩果蔬、2千亩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了“多品种、成批量、四季有水果”的水果采摘乡村游田园综合体,“一带四基地”(国道319沿线特色农业产业带+花卉苗木、烟叶生产、水果采摘、设施蔬菜四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荣誉称号
高兴镇2023年被江西省委农办、江西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023年度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高兴镇长迳村被司法部、赣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赣州市文明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