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亭
山东省委原书记
高克亭(1911年7月1日—1998年3月17日),陕西府谷县城关镇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太谷铭贤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共山西特委委员、交通员,共青团河北省委山西特派员,中共太谷县特支书记,山西省互救会中共党团书记。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部调查统计科科长。同年10月调山东工作,历任中共苏鲁皖边区省委及山东分局组织部科长,鲁东南特委书记,中共滨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鲁中区党委组织部长、城工部长,鲁中区党委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中区党委第一副书记兼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鲁中南区党委第一副书记兼军区副政治委员、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954年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工委书记、省总工会主席、分局工业部长、山东分局副书记。1954年—1958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山东省副省长。1958年10月—1978年,任青海省副省长、省委副书记、书记。1978年—1979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省革委副主任。1979年后历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省顾委主任,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党史学会会长。1998年3月17日逝世。
人物生平
高克亭是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三、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经历
1929年7月,在刘文蔚(建国后曾任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中共党组织派遣,以到山西太谷县铭贤中学(现山西农业大学)求学为名,在铭贤中学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并任铭贤中学党支部书记。
1931年初,受命出任山西省互济会中共党团书记,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者的生涯。8月下旬,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面对审讯和严刑拷打,他使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被判为无期徒刑。在狱中,参与党支部的地下活动,组织难友学习、宣传马列主义,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参与并组织绝食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经中共党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在组织安排下去延安,在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部任统计科长。期间,多次玲听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的讲话、报告,政治思想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38年8月,被中共中央选调,从延安奔赴山东抗日前线。到山东后,被分配到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组织部任组织科科长,并分管蒙阴、泗水等县的工作。
1939年3月,调任鲁东南特委(不久改称山东第一区党委五地委)书记,管辖莒县、日照、诸城、胶县、赣榆等县和高密到胶县铁路以南一带的工作。
1940年底,调鲁中区党委工作,先后任区党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区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带领区党委部分机关千部和鲁中军区武装,参加了艰苦的反“扫荡”斗争,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保护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1945年至1950年,先后担任鲁中区党委第一副书记兼军区第一副政委,鲁中南区党委第一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参加领导了鲁中区的土改运动和支前工作,为配合莱芜、孟良崮、济南和淮海等战役的顺利进行,为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夺取华东战场上的胜利,立下了功勋。
全国解放后,1950年3月至1958年10月,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工委书记、山东分局工业部长、山东分局副书记、山东省总工会主席、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山东省副省长等职。主要分管工业。
1958年10月调青海工作,先后任青海省副省长、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书记等职。组织领导了青海的三线建设,建设和扩建了青海省的一些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项目,为青海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冲击,蒙受屈辱达7年之久,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青海重返山东工作,1978年12月至1983年7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常委。
1978年12月至1979年12月,任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9年7月至1983年7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其间:1979年9月至1981年11月,兼任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小组组长。
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山东省第四届政协主席、党组书记(1980年4月起)。
1981年4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主任,并担任山东省党史学会会长。
1981年11月至1983年7月,任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委员会书记。
1983年7月至1985年7月,任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常委、主任。
1983年6月,参与创办了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老年大学,并担任第一任校长。
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8年3月17日因病逝世,享年88岁。
人物事迹
高克亭青年时期就接受马列主义,执著的追求真理。在大革命失败,我党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从事学生运动,反对军阀和土豪劣绅。他变卖家产,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救助被难同志。被捕入狱后,他坚贞不屈,同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保护了党组织免遭破坏,并在狱中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员,多次参与和组织绝食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七七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即投身抗日斗争。
1938年秋从延安来到山东。在分局领导下,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健全党的组织,积极组织领导生产救灾、剿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为开辟、巩固和发展鲁东南、鲁中、鲁中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3月25日,中共鲁东南特委为开辟鲁东南北部地区(今胶南市域)的工作,沟通胶东与鲁东南两大战略区的联系,在时任鲁东南特委书记高克亭的主持下,于莒县桑园组建了中国共产党胶县工作委员会,即中共胶南市委的前身。在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他积极组织领导支前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勋。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兢兢业业、辛勤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开拓进取,在许多方面成绩显著。在山东分管工业期间,积极组织与领导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建设,为山东工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奠定基础的工作。到青海工作后,他积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稳定政治局面,为发展青海的经济,改变青海落后面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蒙受屈辱达7年之久,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坚持真理,坚持党的原则,忍辱负重,同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重新工作,担任山东省委书记,分管政法、统战工作,认真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为大批受迫害的同志平反,为落实党的政策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他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政法战线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为全省政法工作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高克亭退居二线后,继续关心党的事业,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积极主动地做好咨询顾问工作;他积极参与创办了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老年大学;他十分关心群众和老同志的生活,多次高额捐款给革命老区群众和老同志;高克亭十分重视山东的党史工作,先后领导编写、审定山东党史大事记、组织史、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重大战役和大量专题丛书,特别是晚年,不顾年迈体弱,仍积极主持编写审定《八路军山东纵队》(史料丛书)、《八路军山东纵队史》和《中共山东地方史》,为山东的党史工作日夜操劳,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评价
高克亭同志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他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和务实创新精神,善于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作风民主,自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他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光明磊落,待人诚恳,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胸怀坦荡,关心爱护干部,维护团结;他重视党的廉政建设,勇于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对自己、对家属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高克亭同志先后在山东工作达四十余年,是山东党内公认的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之一,山东党和人民永远缅怀和铭记他的功绩。
高克亭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为党和人民所做出的业绩将永载史册。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21:4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