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是骨粘固剂的常用名,骨水泥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医用材料,由于它的部分物理性质以及凝固后外观和性状颇像建筑、装修用的
白水泥,便有了如此通俗的名称。
骨水泥简介
什么是骨水泥
《实用骨科学》p2088页:骨粘固剂:常用名为骨水泥,化学名为
丙烯酸粘固剂(acrylic cement)、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ic, PMMA)。1951年,
瑞典Klaer用PMMA作为髋关节假体固定材料;1958年Charnley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从而使骨粘固剂固定假体置换获得成功;我国1978年研制成功并应用与临床。
其实,它的正名是骨粘固剂。其主要成分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主要用于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骨水泥的产生
生物活性陶瓷作为骨填充、修复材料已经在临床上大量应用,但由于这些材料都是高温烧结后的块状或颗粒状,不具有可塑性。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无法按照病人骨缺损部位任意塑型,而且不能完全充填异形骨空穴。另一方面,人工关节的固定、不稳定性骨折的内固定等同样也需要一种新的
生物医用材料。因此,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骨水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骨水泥的分类
生物骨水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体系:生物相容性较差的PMMA骨水泥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磷酸钙骨水泥。
PMMA 骨水泥: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Imethacrylate cement, PMMA),为代表的传统
丙烯酸酯类骨水泥是一种由粉剂和液剂组成的室温自凝粘结剂。但PMMA属于
生物惰性材料,不能与宿主骨组织形成有机的化学界面结合,另外凝固聚合过程中产生热量、单体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操作时间有限等不足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CPC骨水泥: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最早由美国的Brown和Chow于 20世纪80年代提出,CPC是由一种或几种磷酸钙盐粉末的混合物与调和用的液相发生水化发应,在生理条件下能自固化,如:在温度(37 ℃)、 湿度(100 %)条件下发生水化反应得到与人体骨组织相近的固化产物-羟基磷灰石或透钙磷灰石,因此具有一定的可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骨水泥的优缺点
最大特点是固定快,术后早期就可以下地进行康复活动。当然,骨水泥也有一些缺点,如填充时偶尔可引起骨髓腔内高压,致使脂肪滴进入血管,引起栓塞。另外,它毕竟与人体骨骼不同,时间过久,人工关节仍可能发生松动。为了克服骨水泥的缺点,更好地为病人造福,医生和技术人员正从多方面加以改进提高。一方面改进材料配方,另一方面改进置换技术。如采用专门的骨水泥枪进行填充,放置减压管,可以减少并发症,且更为安全。再如在骨水泥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骨粒,日后骨粒吸收,人体骨骼组织即慢慢长入骨水泥内部,可达到自身固定的目的,不易松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水泥将越来越被大家熟知。
骨水泥的现状
研究进展
经过多年研究,骨水泥在20世纪60年代初终于问世。为了便于保存、运输,骨水泥由白色粉末和无色带刺激气味的液体两部分制剂组成,使用时,只要按一定比例,将它们倒在一起调和,即可在室温下发生聚合反应。开始像砂浆,进而如同稀粥,接着变成面团一样,可以揉捏、挤压成任意形状,最后逐步固化,整个过程只有十几分钟。医生在其硬化前,将它置于准备更换关节的部位,随即安上人工关节。等到反应结束,局部温度稍微升高。摸上去有些发烫。此时,与优质建筑水泥同样坚固的骨水泥便成功地将人工关节与人体骨骼镶嵌,并牢牢地固定了。手术后经过短期康复,换上的关节即可发挥作用。如为
人工髋关节置换,这时便可下地行走。这种固定相当牢靠,可保持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
现代骨水泥技术分级:
A级:股骨髓腔完全由骨水泥充填,骨水泥-骨界面呈一片白色,无透亮带。
B级:骨水泥-骨界面有轻微透亮带。
C级:骨水泥-骨界面的50%~95%的范围内有透亮带或股骨柄区骨水泥套有部分缺损。
D级:骨水泥-骨界面的100%范围内有透亮带或骨水泥充填失误以致假体远端没有骨水泥。
其它应用
骨水泥间隔假体-用于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假体取出;骨水泥型或者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翻修;填补修复部分骨缺损。
相关资料
什么是关节
关节是人体运动的枢纽,由于创伤或病变,可能“报废”,这时医生常将“报废”关节切除,换上人造关节。人体关节是具有活力的器官,换上的人工关节,都是无活力的假体。如何以死代生,“弄假成真”,将两者牢固连接,并保持日久天长也不松动呢?医生便想要发明一种特殊的材料,专门用来固定人工关节。
应用案例
湖北首次使用“骨水泥”封闭肿瘤重塑患者颈椎
2006年10月09日07:25
荆楚网-湖北日报
一患者的颈椎被肿瘤组织侵占、破坏,中南医院骨科徐振华主任医师用“骨水泥”封闭肿瘤,并撑起颈椎。据介绍,这是我省首次将“骨水泥”用于颈部椎体。 50岁的方先生因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到医院就诊,经过磁共振检查诊断为
椎体血管瘤,肿瘤组织将第7椎体完全侵占,随时会侵犯神经和脊髓,引起患者瘫痪。由于颈椎处于血管、神经、脊髓“重地”,被称为手术“禁区”。经过研究,徐振华决定采用“骨水泥”进行椎体成形术。
6日,手术医生先用4毫米粗的穿刺针从患者颈前部穿刺进入椎体,通过穿刺针将“骨水泥”注进病灶,温度较高的“骨水泥”不但可杀死肿瘤细胞,冷却后还将肿瘤固化,并加固椎体。患者疼痛症状逐步缓解。据了解,“骨水泥”技术多用于腰椎等疾病的治疗,用于颈椎在我省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