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声波的传输通道是不一样的。人耳听到的外界声音是外界空气的振动通过耳膜将声音的信息传给听觉神经,加上大脑的加工处理,就形成我们说的听觉。而我们自己讲话自己听到的声音是由颅骨把声带的振动直接从内部传给听觉神经的,加上大脑的加工处理后形成的另一种听觉。
为什么两种传播方式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其实这是因为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受环境影响,其能量会大量衰减,导致音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在声音到达其他人的内耳时,还要通过
外耳,耳膜,中耳,这个过程也会对声音的能量和音色效果产生影响。通过颅骨传播的声音则是经过喉管与耳朵之间的骨头直接到达内耳的,声音的能量和音色的衰减、变化自然相对较小。因此,所引起的听觉不太一样。
这要从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说起。在正常情况下,声波通过空气传导、骨传导两条路径传入内耳,然后由内耳的内、外淋巴液产生振动,螺旋器完成感音过程,随后听神经产生神经冲动,呈递给听觉中枢,大脑皮层综合分析后,最终“听到”声音。也许对于空气传导(路径为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外、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我们或多或少还都有些感性认识,但是对骨传导,则有些不知所云了。也许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用双手捂住耳朵,自言自语,无论多么小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自己说什么,这就是骨传导作用的结果。
骨传导有移动式和挤压式两种方式,二者协同可刺激螺旋器引起听觉,其具体传导途径为:“声波-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通常人们也并不需利用自己的颅骨去感受声音,但是,当外耳和中耳的病变使声波传递受阻时,则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弥补听力。如骨传导式助听器、骨传导式耳机等,就是利用骨传导来感受声音的。
例如用两个棉花球塞住耳朵。取一根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多次,使音叉振动,但它的振动声很轻,这时你的耳朵听不见。将音叉柄的末端分别抵住你的额骨、头盖骨、颧骨,都能让你清楚听到音叉的振动声,一旦音叉柄脱离接触,声音马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