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呢是个
粤语形容词,有时用来形容别人衣着打扮突兀,有时指人举止笨拙失礼,有时指人性格古怪。被指骑呢者,不但不符合社会大部分人接受的
标准,而且差异是存有贬义的。正确写法为奇离。
“骑呢”本字有说是“奇离”源自“奇幻迷离”的缩写,指怪异不寻常,而无法辨识的意思。亦有人指称该词本来是
文言文里面的“痀偻”,指
驼背的人。因为古人倾向将身体缺陷、智力鲁钝与外表丑陋混为一谈,所以该词语揉合了上述几种意思。
骑呢的说法,在1997-1998年左右开始于香港流行,电台DJ快慢必与演艺界人士频频使用,逐渐在传媒间流行。这个词语有多种写法,可以写作“骑喱”、“奇离”等,甚不统一。现代社会很多人讲求标奇立异的个性,宁愿被人形容为骑呢,都胜于好像倒模生产出来般平庸;所以骑呢一词,又染上一点黑色自嘲的意味,自认骑呢者,有时以古代
竹林七贤自居,畸零之余够特别。
在讲求政治正确的现代社会,如果贬低身体有缺陷、智力鲁钝或外表丑陋者,都是
歧视的态度,不单没教养,而且在社会机构与团体运作中,容易遭人投诉。
根据
福柯在《
疯颠与文明》的分析,人类有一种常见的心理结构,在“正常”与“不正常”之间画一条线。透过强调“不正常”者多么反常,例如监禁他们、医治他们、惩罚他们,行动者其实同时在肯定自己“正常”的身分。在中世纪
欧洲,
精神病与痳疯病人受到的严苛的隔离,超过实际病症的影响,反映社会掌权者需要透过放逐畸零的异类,加强肯定社会的
核心价值。
根据人类学家 Mary Douglas 在《Purity and Danger: An Analysis of Concepts of Pollution and Taboo》(1966) 一书的分析,凡不能简单分类的物品,人类在进行认知时,
潜意识通常觉得这类物品有危险,需要隔离或敬而远之。她认为《
圣经》的旧约律法,将数以百计的飞禽走兽看为“不洁净”、不符合教规的食物 (犹太教),是因为这些事物难以简单归入当时的主要动植物分类,对当时的社会秩序构成威胁。同样,昔日
伦敦塔隔离著皇室
珠宝、猛兽与
政治犯,分别属于性质很不同的事物,但因为统属“难以分类/需要隔离”的社会危害,所以被一并放在一处严加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