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四世纪初,马氏家族开始兴起,在
亚美尼亚安息王朝中位居要职,五世纪初,安息王朝绝统,亚美尼亚并入
萨珊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然而
萨珊波斯人在当地强制推行
祆教引发了普遍的不满,亚美尼亚人遂揭竿而起,多次反抗之后,终于获得相当的自治权利,并保留了基督教信仰,而其领导者以及事成之后的若干代自治总督(Sparapet),正都出自马米科尼扬家族。七世纪之后,萨珊波斯灭亡,亚美尼亚则在阿拉伯与
拜占庭、可萨的夹缝中挣扎,亲拜占庭的马米科尼扬家族也逐渐衰落,八世纪后期,亚美尼亚两度起义反抗
阿拔斯王朝的统治,均遭失败,马氏家族也因此一蹶不振,而其
竞争对手——亲阿拉伯的巴格拉图尼(Bagratuni)家族则趁势崛起,在穆斯林的重重包围之下顽强地建立了一个基督教王国,这一契机,保证了亚美尼亚的
民族独立,使其能够历经磨难而延续,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正是基于上述这一历史渊源,古代亚美尼亚的历史编撰也分为两派——“亲马派”与“反马派”。
成书于五世纪的P'awstos Buzand和Ghazar P'arbec'i的《亚美尼亚人史》(History of the Armenians)都属于“亲马派”,而成书于八世纪的Ghewond的《历史》则属于“反马派”。柯伦的摩西的《
亚美尼亚史》虽托为五世纪的作品,
但书中的“反马”倾向非常明显(见Thomson之评注),其最终成书至早也在七世纪之后。职是之故,我们在分析马氏家族的“中国”祖先传说及其相关史料记载时,上述两派的分野始终是
不容忽视的。
最早提到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国”的史料是五世纪P'awstos Buzand的《亚美尼亚人史》,其中谓马氏祖先来自Chen(k)之地,本出帝胄,因兄弟相争被迫出走至此,虽记载简略,然颇强调马氏血统之高贵。关于这一传奇更为详细的描述出现在无名氏的《亚美尼亚史略》(Primary History of Armenia)中,一般认为成书于五、六世纪,将其与富有争议的柯伦的摩西的《亚美尼亚史》中的相关记载相比较,可以发现有多处差异:
2.摩西称马姆贡来投奔的时间是
波斯萨珊朝太祖
阿尔达希尔(Artashir)驾崩、其子
沙普尔(Shapuh)即位之际,而其最终目的地是
属国亚美尼亚,统治者是安息朝的特拉达特(Trdat),《史略》则将此事置于波斯安息朝末年的阿尔达万(Artavan)时期,马米克兄弟先是投奔安息
帕提亚的老家巴里黑地区,后来才被安排护送到亚美尼亚,当时的统治者是同出于安息家族的库思老(Khosrov);
4.摩西在提到“中国”的皇帝同意讲和不再兴兵之后,盛赞“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并随即插入一段对美丽富饶的“中国”的简介,据后人研究(参见R. Thomson的评注),该简介系取材于六世纪之后成书的一部亚美尼亚地理著作,属于典型的“以今注古”。
通过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摩西的
史观。在《史略》编撰的时代,“亲马派”尚占上风,遥远异域的神秘“中国”对于亚美尼亚人民及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说是一种相当高贵的外来背景,灭亡未久的安息朝也享有比
异教的萨珊朝更为正统的地位;而柯伦的摩西的时代,“反马派”已然得势,随着亲阿拉伯的巴氏家族的崛起,衰落中的马氏家族的历史功勋正在被日益淡化,不过此时东方的“中国”则已显得不再陌生,对前阿拉伯的萨珊朝的记忆也逐渐盖过了更远古的安息朝。这里存在一个吊诡:马氏家族源出东方,然而其
政治文化姿态却更加倾向西方。随着马家式微,亚美尼亚频繁徘徊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历史轨迹也就此更多地转向了东方。
据说
刘禅后人《
世界军事历史全书》记载:在一位
蜀汉王子的率领下向西流窜,穿过新疆,进入波斯境内。在波斯的历史上称为马姆哥,马姆哥及其后人开始掌控亚美尼亚实际
统治权,时间长达400年,曾经出现多位亚美尼亚民族英雄。 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就是马姆哥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