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战地政务管制的解除,农委会积极辅导连江县政府进行相关的生物资源调查与研究,已初步完成植物及鸟类的调查工作,其中鸟类纪录已多达二五○种。
背景介绍
成立时间:2000年1月26日
面 积:71.6166公顷
地理位置:双子礁、三连屿、中岛、铁尖岛、白庙、进屿、刘泉礁、蛇山等八座岛屿陆域、及其低潮线向海延伸100公尺内之海域
管理机关:连江县政府
主要保育对象:岛屿生态、栖息之海鸟及特殊地理景观
生物资源
马祖各岛屿基盘全由花岗岩所构成,岛礁数量众多但面积狭小,地型多丘陵,崎岖不平,土地贫瘠,陆上物种较为稀少,海洋物种及渔产则相当丰饶。
植物资源
马祖列岛因土地面积狭小,全区缺乏高山,终年季风强劲,再加上雨量不足的影响,原始的植物相大抵为草本植物与灌木群丛相混合的植物生态,可见于大部份未开发的山顶或斜坡间。经过农委会多年的辅道造林后,许多地区的植物相已被高大的人工林所取代,如今马祖已是满眼绿意盎然、古意十足的景象,俨然成为蔚然大海中的一座绿色城堡。此地的植物生态大约可归纳为四大类型:
1. 灌木群丛:为马祖地区原生的植物社会,现今因人为开发及造林的影响,仅生长于迎风的向阳坡,而原本许多珍贵及特有植物如红花石蒜、马祖百合、马祖紫檀、马祖野梨、流苏树等皆产于其中,宜特别注意其族群的变化或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2. 人工植物社会:马祖自1956年起开始造林,种植树种亦如台湾地区使用之相思树、苦楝、黑松、木麻黄、银合欢、台湾榉、樟树等,大都已成林,林相生长茂密,林下植被则相当单纯,郁密的人工林虽达成国土保安的目的,却也同时扼杀了许多本地原生植物。未来应优先以适应马祖地区特殊环境气候之原生植物为考量,建设复合之林相,以稳定生态系功能。
3. 芦竹、五节芒群丛:马祖诸岛屿土层贫薄,植被相维持于演替初期状态,植物组成单纯,紧密繁生,常占据山头之开阔向阳地,并间生有大量早期移植野化之龙舌兰、王兰、琼麻等植物。
4. 耕地杂草: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组成份子,常出现于废耕地、破坏地及道路之两旁。
动物资源
马祖列岛过去因交通不便,又属军事管制区,因此生物基础资料较为缺乏,农委会正积极辅道连江县政府进行地区之相关动物相调查工作,初步记录陆上物种较不丰富。但因为多年环境绿、美化功效卓著,连江县政府广植蜜源植物-马樱丹等,因此蝴蝶之种类与数量皆相当丰富,将来如能妥善规划,其观光潜力将无可限量。
马祖最具地方特色的生物资源是丰富的渔场及鸟类生态。由于位处世界著名渔场-舟山群岛西南端,暖寒海流相汇,渔产丰饶,并因花岗石岩岸地形,海水全年清澈,形成优良之矶钓场,黄鸡鱼、黑鲷、黑毛、鲈鱼、黄鱼、黄鳍鲷、嘉纳、红甘等都是本处常见的经济鱼种,其他如鯷鱼、鲱鱼等小型鱼类除可供渔获外,更可充分供应海鸟所需食物来源。由于地处于东亚候鸟迁徙路线之中继站,因此每年皆吸引无数鸟类在此过境、渡冬或繁殖。此外,马祖地理位置接近大陆而离台湾较远,因此出现的鸟种和台湾地区者差异度颇高,尤其是一些在台湾地区被列为迷鸟或稀有的鸟种,在此地却踪迹常现,更增添马祖地区在鸟类资源保育上的重要性。
本次连江县政府所规划的“马祖列岛燕鸥保护区”包括东引乡之双子礁,北竿乡之三连屿、中岛、铁尖岛、白庙、进屿,南竿乡之刘泉礁,莒光乡之蛇山等八座岛屿,面积共约七十二公顷(陆域十二公顷、海域六十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以这些岛屿作繁殖地区的白眉燕鸥、红燕鸥、苍燕鸥、凤头燕鸥、黑尾鸥、岩鹭、叉尾雨燕等七种鸟类。根据调查,近两年在保护区预定地繁殖的燕鸥数量已达上万只,其数量与密度皆不亚于澎湖猫屿海鸟保护区,其中白眉燕鸥、苍燕鸥为保育类鸟类,凤头燕鸥数量则为全国之冠,黑尾鸥之繁殖纪录更为全国唯一发现地区,弥足珍贵。此外,亦发现有红喉潜鸟、大水雉鸟、穴鸟、短尾水雉鸟、丹氏鸬鹚、黑头鷿鷈、海秋沙、唐白鹭等多种稀有或保育类鸟类在岛礁上停留之纪录。
栖地环境
保护区各
岛屿除少数草生地覆盖外,皆为裸露的花岗岩块,其植物相以菊科、蕃杏科植物为主。岛屿附近海域为暖、寒海流南北相汇之处,为海洋回游生物栖息繁衍场所,因此渔产资源丰富,充分供应海鸟的食物需求。
面临危机
各岛屿均属无人岛礁,为未登录土地,尚待办理测量与登录。其邻近海域渔产丰富,平日除渔民前往捕鱼及捡拾海产外,人烟罕至,造就众多海鸟聚集与繁殖之场所。惟近年来大陆渔民越域捕鱼,炸电鱼情况日益严重,并有少数渔民不时上岸捡拾海螺、鸟蛋及采取治风湿痛之药用植物海芙蓉等,使得岛屿及附近海洋生态被破坏,而本保护区的设立,正可透过实际经营措施,加强对本海域的管理,以兼顾自然生态保育与海域防护之功效。
保护区各列岛以往除少数部份外,均曾为国军演习射击时炮击目标,严重影响岛屿原始风貌及海鸟栖息环境,甚至造成大量燕鸥死亡。马祖防卫司令部已同意停止一切对有燕鸥繁殖岛屿之射击活动,此正显示国军对生态保育工作观念的转变与提升。
规划设计
本保护区预定岛屿皆属无人岛,然为因应岛礁周边海域炸鱼、滥捕行为及观光事业发展后人为所产生的干扰等,因此须有分区规划的设计,分别订定管制事项。
(一)核心区:各保护区陆域部份,面积约十二公顷。
因邻近海域渔产丰富,大陆及马祖地区渔船作业频繁,为防止人为干扰与破坏,特划定岛礁陆域部份为核心区,并订定管制事项:
1. 全年严禁民众攀登或进入核心区,但为学术研究或自然教育目的者不在此限,惟须先向主管机关申请许可后,使得为之。
2. 非燕鸥繁殖季节(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渔民得登岸采撷贝类或海(紫)菜,但不得违反野生动物保育法相关管制事项。
(二)缓冲区:各保护区岛礁低潮线向海延伸一○○公尺内之海域部份,面积约六十公顷。
为因应马祖发展之观光事业,将来势必带动大量人潮涌入,为避免干扰海鸟之行为,特划定本区管制。本缓冲区内严禁按鸣喇叭、放鞭炮或烟火、喂饲海鸟或其他干扰海鸟之行为。
未来展望
(一)本保护区公告实施后,应立即拟定保育经营管理计画,配合警政署水警队加强执行巡查、取缔等工作,并印制海报,于出海港口设立公告、解说牌及办理各项保育宣道教育等活动,以落实资源保育及海域防护的工作。
(二)持续进行马祖列岛生态环境及海鸟生态之调查与研究,建立基础监测资料,以作为保护区经营管理之参考,并增进国人对燕鸥生态之了解,进而建立保育之共识。
(三)为兼顾保育与经济成长,连江县政府宜主动积极规划相关之生态旅游方式与管制措施,发展合乎保育潮流的观光活动,以确实落实自然生态资源保育及达到地区永续发展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