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渡关镇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马渡关镇
马渡关镇地处县境西北部,位于达州市宣汉县、巴中市平昌县、达州市通川区两县一区交界处,幅员131.9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454万亩。辖10村5社区、223个村(居)民小组。
建制沿革
2016年,撤销马渡乡,设立马渡关镇。
2020年,撤销庆云乡、隘口乡,将原庆云乡和原隘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马渡关镇管辖,马渡关镇人民政府驻石林社区小寨街32号。
发展历史
马渡关,古为巴蜀北出盆地进达中原之通衢,东汉建安十八年设关,在南北朝和唐朝先后置新安县、阆英县,置县长达342年,“马渡关”地名沿用1754年。
马渡关是川东民歌的重要发源地,男女老少皆能随见而作、随口而歌,唱腔丰富,题材广泛,特色鲜明。川东民歌400首,马渡独占200多首。马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川东民歌之乡”,是世界十大民歌《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故乡、中国四大民歌《苏二姐》发源地。
2015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特别围绕把马渡关打造成“川东古道步游之乡、山水康养圣地、民歌传唱天堂”,奋力为宣汉全域旅游作贡献;坚持“干部带头、全民参与”,史无前例地开展“马渡民歌人人唱”活动;在达州市文联、四川文理学院、达州市音乐家协会等方面的推动下,成立了“达州市马渡关民歌特色文化研究会”;通过千方百计汇报争取,把马渡关荔枝古道纳入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马渡关荔枝古道已进入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预备名录。广元剑门关作为古巴蜀军事要塞、达州马渡关作为古巴蜀通商“高速”得到各界认可,为马渡关旅游业实现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旅游
马渡关已基本具备旅游接待能力,在达州市乃至川东地区形成了乡村文化旅游“马渡关热”,游客来自英国、西安、成都、重庆、巴中、南充等地,旅游业正在成为马渡关1.7万山区群众脱贫奔康的支柱产业。
马渡关石林景区位于宣汉县马渡关镇,距离宣汉县城48公里,距宣汉县双河镇210国道27公里,距达陕高速公路、达巴高速公路均40余分钟车程。“马渡”,因三国名将张飞骑马飞渡沙溪河而得名,马渡古为巴蜀北出盆地进达中原之主要通衢,东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设“马渡关”,南北朝时期(公元502年)置新安县,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荔枝道“置阆驿站”改置阆英县,先后置县长达342年。
马渡关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川东民歌之乡”、《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的故乡,作为荔枝古道的重要节点之一,已纳入四川蜀道申遗工程,沿线存有众多遗迹,其中“浪洋寺摩崖造像”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丈村”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5年马渡关石林列入四川省第三批“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景区于2017年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景观资源评价,总体规划面积8.85平方公里。景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极富灵性和生命,包括“四山四峡”,“四山”即小寨﹑欧家寨、船架山、蔡家山;“四峡”即峡口、老林壕、风斗嘴、欧家峡。小寨为诸峰之首,四面悬崖百丈,寨内奇石步步皆景,叹为观止。市花蜡梅百亩培育供应观赏产业园、蔡家山千亩茶海观光园、李依若故居、刘家大院、红军工字楼、十里长滩河及红军文化、民歌文化等众多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奇绝,文化遗产富集,四季成景。
获得荣誉
2019年3月25日,马渡关镇被授予“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森林小镇”。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4 18:47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