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注(1640-1711),清初伊斯兰教著名学者。
马注(1640-1711),清初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字文炳,号仲修,晚年号称“指南老人”。回族。今云南省保山市人。7岁丧父,家境贫苦,由祖父抚养。祖父殁后与兄耕织为生。幼年笃学,16岁中秀才。18岁时曾在南明永历帝小朝廷任中书,后改任锦衣侍御。南明政权瓦解清军入滇后,遂“辟隐教读,笔耕自膳”,钻研儒学和佛学。清康熙四年(1665)结识并师从滇中名士何观五,从此“文益修,学益进,弟子益盛”。写成《经权集》《樗樵录》两部文集,阐述修齐治平之道,希望有裨于治世。康熙八年(1669),马注30岁时,鉴于政治变乱,即离家北上至北京,受到清宗人府掌印亲王召见。此时他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专攻伊斯兰教经训典籍,并与当时京中伊斯兰教学者切磋教义。回滇后,向本门弟子讲授“心性之学”,从者日众。历经数年潜心研究伊斯兰教义,约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将其研究成果撰成《清真指南》l卷,欲呈朝廷以求御览,但终未成功。康熙二十三年(1684),他离开北京,取道山东、江苏、浙江、安徽、陕西、四川等地考察,广交各地经师,并设帐讲学,所到之处,人称“仲翁马老师”。曾将《清真指南》稿本就教于山东马延岭、南京刘三杰、湖南皇甫经、陕西舍起云等。返回家乡后,对《清真指南》进行修订。马注是中国伊斯兰教义思想体系创立者之一。所撰《清真指南》内容涉及伊斯兰教的历史、教义、教法、哲学、天文、传说等等。其著述对后世伊斯兰教学者影响较大。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