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
马来文:Majlis Pembakuan Bahasa Cina Malaysia;
英文:Chinese Language Standardisation Council Of Malaysia),也称为大马华语规范理事会,是
马来西亚为规范
华语的一个组织。理事会成立于2004年2月12日,现隶属于马来西亚教育部。
该组织的前身是由
董总成立的马来西亚华语规范工委会,成立于1997年。是年在马来西亚加影举行了“第二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当时提呈论文的中国学者费锦昌、厉兵、佟乐泉等教授皆赞同在马来西亚成立一个有关华语规范的组织。当时的主席为杨欣儒,秘书劳树毓,委员李成材、钟启章、罗华炎等。由于当时的华语规范工委会为
民间组织,并不能有效地在传媒中去的制约作用。因此,在《南洋商报》的钟启章的奔走下,工委会在2004年2月转交新闻部,并改名“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于2004年2月12宣告成立。第一任主席为新闻部副部长拿督林祥才。2006年2月由教育部接管,第二任主席为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韩春锦,2009年4月由拿督魏家祥接任,而现任主席是马来西亚副教育部长张盛闻,于2017年上任。
理事会在2005年出版了《华文译名手册1》,并且在2010年又出版了《华文译名手册2》。已经完成了对内阁华文译名、吉隆坡建筑物华文译名、各州与首府、布城华文译名、马来西亚货币单位译名、国家元首、各州统治者、州长、州务大臣、首席部长之华文译名等等,并定期修订内容。此外,还包括拟定吉隆坡街道华文译名,马来西亚食品、水果译名;出版《华文译名手册2》;举办国内与国际华语规范讲座、推行一系列的强化华语运动、引进“
普通话水平测试”;加强与中国有关单位联系,开展友好的学习访问活动。截至2017年3月17日,该理事会已经召开了43次常务会议。
2013年9月,该理事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拿督吴恒灿与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拿督柴玺会面,并向大使提呈《马来译名手册2》,希望中国官方及媒体能根据手册,沿用马来西亚统一的译名。例如:大马统一译名为拿督斯里纳吉,中国则译为纳吉布;
马来西亚货币令吉译为林吉特等,拿督吴恒灿表示希望中国能名从主人,沿用大马的译名。
为了统一巫裔同胞姓名,避免同人不同名的情况发生,造成混淆,该理事会也与马来西亚国家语文中心及翻译与创作协会合作,为巫裔同胞姓名进行统一翻译,翻译成果将立为法定文件,出版成字典作为国际对我国人名译名的参考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