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的雨
胡绳梁创作的作品
《马来的雨》作者为上海作家胡绳梁,上过《上海作家散文百篇》并收入与于上海市六年级语文教科书(第二学期)第24课。
原文
1. 马来西亚的魅力,应在雨季。
2. 满地水灵灵的绿,遍海湿漉漉的岛,隐约的履痕,迷蒙的帆影……这是还在上海的我,用对江南雨的思维模式而习惯地联想异乡的情景。
3. 当我登上马来半岛,方知那雨与想象的不大一样。 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出不同水花的。
4. 马来的雨并不是那种缠绵的江南雨。它似乎并不飘洒温柔,但却不烦人,噼噼啪啪打过来,铺天盖地扫过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
5. 此时还是雨季,可不知为何却少雨。烈日下的丛林看上去呈现焦虑的枯色。于是,睡时梦雨,醒时求雨,一个“盼”字将旅途拉的好长。终于,在不抱希望的时候雨却把希望浇成了果实。在高脚屋,在街上,在海上,算不准何时来看不清怎么来的马来雨令游客过了几把瘾。
6. 在高脚屋,那雨是给你“听”的,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撑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高脚屋之所以在东南亚流行,就因为它有不会被雨水浸着的好处。屋顶多盖铁皮锌板,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迫来,金戈铁马声盈屋;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击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高脚屋往往掩在绿阴丛中,那雨打在宽宽的芭蕉叶上,声音变得很圆润,和那屋顶上的声响构成刚柔两个声部,交响成曲。据说有钱的马来人要么迁居城里,要么盖起高楼瓦屋,舒适是肯定的,但这听雨的享受却没有了。
7. 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
8. 在街道上,那雨是让你“淋”的。马来西亚的城镇,街道两边大多是骑楼,是给行人遮阳或避雨的。这里四季如夏,遮阳是必须的,但挡雨未必需要,燠(yù) 热时分冲冲凉是何等的快意。路上行人几乎未有见带雨伞的。旱季雨是奢侈品;雨季当然要尽情享受一下的。
9. 马来的雨很劲。在槟城街头,突来的骤雨如幕,望过去似是风也吹不破的。路上水来不及排走,雨点上去溅出硕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雨急,水滴也重,可打在身上并不痛,滑滑地淌到地里去了。雨不凉,可暑气不再有 ,心里温温的有了点春的感觉。马来西亚的车很多,世界各地的名车几乎都能见到,这里的车价与其他物价相比似乎不贵,因此私车并不稀罕。车在雨中窜来窜去,很霸气的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来。驾车乘车的人在空调里没有暑苦,当然也体会不了那雨的清凉,现代文明有时离大自然是远了些的。
10. 在海上,那雨是让你“观”的。素有“海洋公园”之誉的马来西亚,其美景离不开海的衬托。海是马来雨的源泉和舞台,那里的雨景格外壮观。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一起。即使烈日当空,雨依旧会洋洋洒洒,将海和天搅成咸湿的一团。登上快艇游海,你能直接体会雨的律动,快艇箭似的飞,那雨被拉成斜斜的线条。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是五线谱中的“蝌蚪”,雨中涛声里变成了可视的音符。细雨适宜湖泊,骤雨才适合海洋。想起有首歌的名字叫“用马来西亚的方式爱你”,不知歌词如何,但可以想象那韵味会是马来雨的方式:海天一体,波澜壮阔;爽快透彻,惊心动魄。
11. 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
12. 马来西亚的魅力,在雨季。
作者介绍
胡绳梁,1956年出生,系《劳动报》编委、上海作家,他在主编《品位周刊》、《文华》之余,爱好笔耕,时有佳作问世,并在中国新闻奖报刊副刊作品评选中多次获奖,被选入《中文自修》、《中学语文扩展阅读》教辅选本。1973年起在上海市内航局工作。1986年调《劳动报》,任报社编委。主要作品有《孤独的文化人》、《诗样生活》、《理解是一种奢望》、《马来的雨》(被编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24课》)、《嵊泗的礁》、《永远的羽西》、《故乡是个童年梦》等。编有《上海生活指南》、《上海之最》、《合家欢》、《给生命加点咖啡》等。他写的《马来的雨》从听觉、触觉和视觉三个角度,描写了三场雨,以听雨、淋雨和观雨,表达了三种不同的感受。《马来的雨》曾经被刊登在《世界博览》2002年第11期。《马来的雨》也上过《上海作家散文百篇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
全文赏析
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角度描绘了高脚屋、街上和海上的马来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马来雨爽爽快快、干脆利落的特点,展现了马来西亚特有的魅力和风情。 认真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我感到有这样几个词语应值得注意:魅力、享受、韵味、风情。反复咀嚼这四个词语,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旨也渐渐清晰起来。魅力,是一种能吸引人的力量。 “马来西亚的魅力,应在雨季。”文章开篇便直接切入主题,被誉为世界上最迷人的地方之一的马来西亚,它吸引人之处就在雨季,原因何在?作者在文章的第二节,以惯有的江南雨的思维模式联想马来雨,以江南雨的缠绵、细柔对比爽爽快快、干脆利落的马来雨,这难道就是马来西亚的魅力所在?非也,“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出不同水花的”,中国北方的雨也很干脆利落,有着北方式的爽快、豪迈,但是却不能代表马来西亚的雨。因为这雨落在马来西亚,“敲”在高脚屋上,“淋”在街道上,“洒”在大海上,是一种韵味,给人以享受。 高脚屋,马来西亚的民居,屋顶上的铁皮锌板,恰似一副琴键,雨点敲在上面,错落有致,清脆悦耳,如作者所言“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何况作者以其妙笔将雨声刻画地栩栩如生,如在耳畔,这听雨的享受,只有在马来的高脚屋才有。 街道上,闷热的东南亚气候,淋一场很“劲”的雨,该是多么的畅快!尽管这雨坚强有力,骤雨如幕,可打在身上并不痛,滑滑的,珠圆玉润、温温的、清凉极了,况且还能欣赏到那雨的舞蹈,刚柔并济,这是何等的享受! 在海上观雨,因为海是马来雨的源泉和舞台。无论是洋洋洒洒如千针万线的雨,还是被拉成斜斜线条的律动的雨,那都是马来雨的韵味:海天一体,波澜壮阔;爽快透彻、惊心动魄。
为什么选择上述三个场景来写雨呢?因为这三个场景极具马来特色,落在这三个场景的雨才那么有魅力,有韵味,听之,淋之,观之,才是一种享受。
同时,作者从多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马来的雨,对读者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吸引。因为这雨季的马来极具风情,不仅是它的气候特征,更是它的韵味所在。 因此,作者在文末极其肯定地再次赞叹:“马来西亚的魅力,在雨季。”
作者为什么说“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因为当地的有钱人都搬到城市里的高楼瓦屋里去了,没有了听雨的享受,但是只住在高脚屋的平民却可以享受雨点打下来落在铁皮屋顶上,芭蕉叶上等地方发出的声音,清朗和谐,如聆听音乐一般。
第六段“那雨敲在上面”和“偶有大雨点击在铁皮上”,句中的动词“敲”和“击”都表示滴下来,能否交换:“敲”照应下文“韵味”二字,写出雨点有节奏;“击”对应“大雨点”,显示出雨点落下来时力量大。
分段
理解
第一段:开篇简洁明快,直接入题。
第二段:作者想象中的马来雨的特点。
第三、四段:总写马来雨的特点
第五段:期盼之情,蓄势待发。
第六、七段:高脚屋的雨密、有韵味、急、刚柔相济、如同交响乐。
修辞手法:5处比喻、1处引用。
情感:喜爱
第八、九段:在街道淋雨清凉、强劲、急、奢侈。
修辞手法:1处比喻、1处拟人。
情感:尽情享受。
第十段:在海上观雨壮观、海天一体、波澜壮阔、爽快透彻、惊心动魄、细密、快。
修辞手法:4处比喻、2处拟人。
情感:认为爽快透彻、惊心动魄。
语言特点
1、大量使用对比句,段落排比句
2、巧用古诗词
国家介绍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Malaysia),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1957年8月31日独立。该国由十三个州和三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体制国家。马来西亚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首都为吉隆坡,政治中心则位于布城。实行君主立宪联邦制。马来西亚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也是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大英联邦成员国之一等,马来西亚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经济体系,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旅游业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知识经济服务业亦在同步扩张。马来西亚拥有亚洲最佳的经济纪录。
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南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南濒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东马来西亚为砂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岸线部长4192公里。马来西亚因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30℃之间、全年雨量充沛,10—12月是雨季。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8 19:27
目录
概述
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