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星野(1909年-1991年3月11日),浙江平阳人。1931年9月入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1934年1月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讲授《新闻学概论》。1935年3月中央政治学校成立新闻系,他改任新闻系教授、系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中央政治学校内迁到重庆,仍在该校新闻系任教。1942年至1945年,调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新闻事业处任处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出任南京《中央日报》社长。在他主持下,南京《中央日报》由两大张增为三大张,加出晚报,实行报社企业化,于1947年5月成立中央日报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10月前往台湾筹办《中央日报》台北版。1949年3月12日《中央日报》台北版创刊,他继续担任社长。1952年转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主任,1957年任“台湾驻联合国代表团顾问”,1959年出任“台湾驻巴拿马大使”。1964年回台北,任“中央通讯社”社长。1973年4月“中央通讯社”改组为“中央通讯社股份有限公司”,他任首任董事长。1984年4月获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新闻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1991年3月11日,在台北去世,终年83岁。
人物生平
马星野,1909年出生于浙江平阳万全湖岭乡陈岙村一个书香门第。马星野原名允伟,又名马伟。旅美时,因常为报刊撰稿,便取
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星野”二字作为笔名。谁知名随文传,此后便成为正式的用名。
马星野的父亲马敏中治学严谨,母亲吴佩年慧敏贤淑。受这样的家庭熏陶,马星野自小聪颖好学,三四岁时,祖父马莲屏常把他抱在怀中教诵唐诗、古文,几遍下来,马星野便能朗朗上口。到了入学年龄,为了便于他上学,全家迁居平阳县城,马星野先后就读于平阳模范小学和平阳第一高等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全班第一。
14岁时,马星野考入温州第十中学初中部。由于他学习兴趣广泛,涉猎文史哲和词曲戏剧等,被学校推荐为壁报和校刊主编。当时著名学者
朱自清任教于温十中,正好担任马星野这一班级的国文教师。朱自清对马星野的作文十分赞赏,平时除在文卷上细加评点外,还个别进行指导。一次他在马星野的作文卷面上,引李商隐的“何事荆台十万家,独教宋玉擅才华”作为评语,一时在校中广为流传。初中毕业后,马星野升入温州十中师范科。读了一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
1927年春,北伐军抵达南京,设立中央党校(即前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马星野闻讯与十数位同学同赴应试,揭榜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学习期间,兼任《黄埔军报》的编辑。并开始在《
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第二年,中央党校改名中央政治学院。原党校毕业生有的留下继续深造,有的被分配到各地工作。马星野则留校,被聘任党校同学会总干事。1929年,接任《政治舆论民意》杂志主编。后政治学院教务长罗家伦调任清华大学校长,他看中马星野的才干,携他北上担任校长室秘书,并负责编辑《
清华校刊》。
1931年,马星野留学美国,入
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新闻学院三年级学习深造。成为中国国立大学派往密大研究新闻的第一个学生。在此期间,马星野常利用课余时间采访美国政治动态和民情风俗,撰文寄回国内,发表于《东方杂志》《申报》等报刊。他的评论针砭时事,文笔流畅,知识广博,很快就在国内引起反响和震动。
1934年5月,马星野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士学位,回国任教于中央政治学院。
蒋介石于黄埔路校长官邸召见马星野,蒋笑问其志愿,马答曰要“办报”。蒋指示应先训练一批新闻记者,“办报很重要,应先办新闻教育”。马星野非常赞同蒋的指示,并写有《蒋介石先生会见记》发表于《国闻周报》,当时影响很大。这年秋,马星野首先在外文系讲授《新闻学概论》《新闻事业经营及管理》。1935年中央政校成立新闻系后,马星野出任教授兼系主任,先后达14年之久。
1939年9月30日,马星野在重庆《青年中国》创刊号上发表《三民主义的新闻事业建设》论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三民主义新闻事业”的概念。
1945年,抗战胜利后,马星野出任南京《中央日报》社社长。时年37岁。1946年4月,《中央日报》开辟“地图周刊”,同时,中央日报台北分版也开始筹办。
1949年,随着国民党撤迁台湾,马星野继续担任《中央日报》社社长,直到1952年辞去社长职务,转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组主任,主管宣传教育。
1957年,马星野任“台湾驻联合国代表团顾问”,1959年,出任“台湾驻巴拿马大使”。1964年回台北,任“中央通讯社”社长。1973年4月,“中央通讯社”改组为“中央通讯社股份有限公司”,他任首任董事长。1984年4月获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新闻事业杰出贡献荣誉奖章”。
1985年起,马星野患病中风在床,虽行动不便,仍坚持读书与作诗。1991年3月11日,在台北去世,终年83岁。马星野去世后,台湾各大报纸纷纷刊发悼念文章,对其生前的贡献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行给予充分肯定。马星野的学生、作家徐钟佩在悼文中写道:“冠盖满京华,这一介寒士寂寂的死在一个二等病房里,他一生和浪费及奢侈作战,却节节败退,只有零落的掌声,未曾得到应有的反应。”他的另一个学生彭河清在挽联中题写:“毕生尽卒新闻,求真求善求美,一代宗师悲往矣;全力主持正义,立德立功立言,三千弟子盍兴乎!”
社会纪念
马星野故居
马星野故居位于平阳县万全镇西部湖岭山区的陈岙村,是一座传统风格的四合院,院后背靠着小山。大院围墙内,青砖砌地,条石为道,庭院之中别有天地。右首的厢房就是马星野出生的地方。
亲属关系
爷爷马莲屏,是平阳县有名的大儒,以治经学而远近闻名。他的五个儿子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饱学之士,时人将马莲屏的五子比作三国时期辅佐刘备的“马氏五常”。马莲屏亲自教育爱孙马星野,从小让他熟读经书,学作诗词歌赋。马星野曾说:“祖父每天教他背诗词格律,读唐诗,对对子。白天读,晚上读,扫地、放鸡,都有什么诗句念念的。”
马星野的父亲马敏中治学严谨,母亲吴佩年慧敏贤淑。马星野一家,除他赴台之外,其父母、姐妹均在大陆。他的父母亲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从平阳迁居温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地方政府的照顾和关怀,他的父亲常参加市政协举办的社会人士学习组,赋诗抒怀。20世纪70年代,父母相继去世。
主要作品
马星野著有《新闻学概论》、《新闻事业史》、《新闻的采访与编辑》、《言论研究》等教科书和著作。
相关研究
王明亮.家长制支配下侍从报人的职业命运——迁台后《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下台原因分析[J].新闻记者,2018,(第9期).
王继先.民国新闻高等教育的“政校模式”略论——以马星野的新闻教育实践为视角[J].新闻大学,2017,(第5期).
张宏怡.马星野与甘惜分新闻教育思想比较[J].新闻研究导刊,2016,(第20期).
王明亮,秦汉.从记者到“新闻官”:国民党新闻管理者的职业抉择和职业悲剧——以董显光、曾虚白、马星野为中心的探讨[J].国际新闻界,2015,(第10期).
王明亮.“党报”经营的一种探索——马星野主持南京《中央日报》时期新闻实践探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6期).
社会评价
“平阳三王”
浙江的平阳,为浙南名邑,物产富庶,人杰地灵,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有“棋王”谢侠逊、“数学王”苏步青,还有一个就是“新闻王”马星野,常被世人誉为“平阳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