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拉塞斯蒂”级驱逐舰是
罗马尼亚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战舰。1985年下水,1992年开始服役,后被列为直升机巡洋舰,也被称为“
蒙特尼亚”。但是仅仅建造了一艘便偃旗息鼓了。
虽然最终的下场颇为悲惨,一生也饱受争议,但我们应当承认,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
齐奥塞斯库至少在主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力图将
罗马尼亚带上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他的所作所为常常被称为“与
苏联指挥的
华约大合唱
格格不入的多瑙河小提琴声”。这种政策也体现在当时
罗马尼亚的科技与军事工业上,自然也包括
罗马尼亚海军,罗马尼亚先是为其多瑙河舰队建造了多个型号装甲坚固、火力强大的内河炮舰,还自行建造了1500吨级的
泰拖尔级护卫舰(
罗马尼亚称其为
导弹护卫舰,但该级舰改进型仅装备由
肩扛式防空导弹发展而来的小型
防空导弹),为建造更大型的舰只奠定了基础,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
罗马尼亚终于着手建造
导弹驱逐舰这种对一国造舰能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型战舰,1982年,“
马拉塞斯蒂”号导弹驱逐舰开工建造,1984年下水,1985年建成服役,这是
罗马尼亚迄今为止建造过的最大战舰,也是
罗马尼亚建造的第一艘
导弹驱逐舰。
相信只要是见过“
马拉塞斯蒂”号照片的人,只要具备军事常识,以后就一定能从一大堆军舰照片当中找出它来。的确,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上,“
马拉塞斯蒂”号都太独特了。
“
马拉塞斯蒂”号长144.6米,宽14.8米,满载排水量5000吨(一说4500吨),最大航速27节(一说32节),续航力18节/1500海里。仅从这些指标上看,倒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话说回来,在当时的罗马尼亚,能造出这样一艘排水量比后来的我国
052型驱逐舰还要大,各项性能都还说得过去的
导弹驱逐舰,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马拉塞斯蒂”号的独特当然不仅于此,首先,它是世界上少有的全柴油机动力的驱逐舰,全柴动力的民用船只很常见,护卫舰也大多是全柴动力,但驱逐舰可能是因为考虑到航速的关系,所以大多用燃气轮机动力或柴—燃混合动力,甚至在燃气轮机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宁可使用看似落后的蒸汽轮机动力,一般也不会选择全柴油机驱动。目前为止,全世界采用全柴油机动力的驱逐舰只有“马拉塞斯蒂”号和法国的F70型(反潜型乔治·莱格级和防空型卡萨尔级),以及吨位和火力足以归入
驱逐舰一类的丹麦海军“阿布沙隆”级“多功能舰”。当然,军舰的全柴动力和民船完全是两回事,无论是功率还是使用的燃料都不是民船用柴油机可以比拟,但即使如此,在驱逐舰这种对航速要求比较高的中型战舰上,完全用柴油机作为动力,仍是很大胆的选择。关于“马拉塞斯蒂”号所使用的柴油机的具体情况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是四台柴油机,可能是罗马尼亚本国的产品,因为虽然当时的罗马尼亚奉行相对中立的外交政策,但要从西方国家获得军用柴油机还是不大可能,而当时苏联已经不在其中型战舰上使用柴油机,转而采用
燃气轮机和新一代蒸汽轮机,另一方面,罗马尼亚也是当时华约集团当中,工业底子比较好、工业体系较全面的国家之一。考虑到全柴动力的因素,“
马拉塞斯蒂”号的最大航速为27节的可能性要大些,这也与
法国的F70型相近,而“阿布沙隆”级因为采用了民用标准的柴油机,所以最大航速也只有23节。
“马拉塞斯蒂”号的电子系统以苏联产品为主,而该舰的武器却可说是“看上去普通,实际上特别”的,从参数上看:8枚SS-N-2C型
反舰导弹、7座六单元SA-N-5防空导弹发射装置、2具RBU-1600火箭式
深水炸弹发射装置、4门AK-726型76毫米
舰炮、4门AK-630型6管30毫米
速射炮以及2具533毫米3联装53-65型
热动力鱼雷发射管,此外,“马拉塞斯蒂”号还可携带3架直升机。
如果不看照片,谁都会觉得一艘5000吨级的驱逐舰配备这些武器没什么特别的,但这些武器的布置却极具特点。首先,“
马拉塞斯蒂”号的8个SS-N-2C型反舰导弹发射筒采用“四前四后、纵向布置”的模式,即4个发射筒固定布置在前半区的B炮位两侧,4个发射筒固定布置在后半区的直升机机库两侧,这在全世界范围内算得上是“空前绝后”,苏/俄大多以固定或可旋转发射筒的方式全部纵向布置在前半区或后半区,我国则一度在舰舯部纵向布置可旋转发射筒,后来转而采用西方国家军舰的反舰导弹布置在舰舯部的模式;罗马尼亚却走了这条十分另类的路线,可以说,就凭反舰导弹发射筒的布局,就能一眼认出“
马拉塞斯蒂”号,这也是该舰最为独特之处。
“马拉塞斯蒂”号的防空导弹也是很有特点的型号,事实上,SA-N-5防空导弹就是将SA-7肩扛式导弹四联装固定在军舰上,采用人力进行瞄准、发射的“简易改进型舰空导弹”,以此为军舰提供最初级的点防空能力,该型导弹也被广泛地配置到包括
罗马尼亚海军所有国产军舰在内的当时
社会主义阵营的海军舰艇上。后来,俄毛又推出了它的“升级换代版本”——SA-N-10,把SA-7肩扛式导弹更新成了SA-18,此外,法国也有类似的将“西北风”肩扛式导弹固定在军舰上,采用人力瞄准、发射的“辛巴德”舰载
防空导弹,为“
花月”级护卫舰和一些出口型舰艇所使用。
“马拉塞斯蒂”号的
舰载直升机也不是常见的型号,IAR-316/317,是
罗马尼亚航星设计局参照法国“云雀”直升机自行研制的轻型多功能直升机,航星设计局发展出了武装型,这种“简易武装直升机”可以携带
航炮吊舱、
火箭弹发射巢、AT-3改进型反坦克导弹和深水炸弹,虽然无法携带声纳和对海搜索雷达,但IAR-330仍然为“马拉塞斯蒂”号提供了最低限度的航空反潜手段,IAR-330也被配备到罗马尼亚海军的其他有直升机平台的军舰上。“马拉塞斯蒂”号上有直升机机库,可以搭载2架IAR-330(一说3架),不过从照片上看,“马拉塞斯蒂”号直升机平台上的着舰装置比较简单,加上IAR-330重量轻,因此直升机的起降可能会较多地受制于风浪等天气状况的影响。(现改为IAR-330 Puma
美洲豹直升机)。
自1985年服役以来,“
马拉塞斯蒂”号一直是
罗马尼亚海军的“总旗舰”,也见证了罗海军的颠峰时期,与很多
华约国家海军“事实上是
苏联海军的一部分”的做法不同,
齐奥塞斯库的目标是将罗马尼亚海军建设成为一支能独立作战的强有力的海上力量,而“马拉塞斯蒂”号这艘在当时除苏联以外社会主义国家拥有的最强大战舰,正是为这个梦想进行努力的重要一步。
“
马拉塞斯蒂”号至今仍然是
罗马尼亚海军的旗舰,并且参加过若干次
北约海军联合演习,也经常为了“显示
罗马尼亚海军实力”在各种场合露面,不过有消息称,由于设计和保养状况的问题,自从1996年以后,“
马拉塞斯蒂”号驱逐舰就很少出海航行了。现在的
罗马尼亚海军主力舰是两艘分别于1988年和1994年入役的“泰托尔”级II型巡逻舰,以及两艘购自英国的二手
22型护卫舰,在到达
罗马尼亚之前,抠门儿的英国人拆除了舰上的所有导弹武器,所有这些军舰上都没有
反舰导弹,确切地说,它们不过是一群巡逻舰而已。
或许若干年以后,“
马拉塞斯蒂”号就将从海洋这片蓝色舞台上消失,但在世界舰船史上,将永远记载着这艘独特而孤独的
驱逐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