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义(1914-1967),回族,宁夏西吉人。青年时曾被马鸿逵部抓兵,1938年末与同五十余人参加海固回民起义,初任义军排长,协助起义领导人马国璘指挥战斗。1939年6月第二次起义失败后,带领部分义军冲破包围,转入地下斗争。1941年4月发动第三次起义,成为义军主要领导人。再次失败后,率200多名坚定的起义者突围,于同年6月投奔陕甘宁边区参加革命,受到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接见。 不久所部改编为陕甘宁边区回民骑兵团,任团长,参加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固原军区司令员、宁夏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0年因不满西海固人民困苦,在宁夏“反地方民族主义”运动中受迫害,被扣上地方民族主义分子的帽子而被剥夺了军权,削职为民。1967年8月13日为了给自己鸣冤,在“文革”两派群众武斗中参加了指挥部组织,最终在这场无谓的斗争中,惨死在吴忠仪表厂的楼上,终年仅53岁。
马思义农民出身,自幼从事农业生产。为人性情直爽,胸怀坦荡,嫉恶如仇,见义勇为。1936年,被国民党三十五师抓去当兵。1939年1月,愤而逃出敌营,参加第一次海固回民武装起义,斗争失败后,藏匿于马国璘家中,两人相处甚密,情深意笃。第二次海固回民起义中,任义军司令部特务连排长。他临阵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血与火中历练出优秀的指挥才能。六盘山麓堡子滩战斗中,先遣带队奋勇拼杀,全排50余人伤亡过半,冲开血路,进军泾源。白面河战斗,马思义挂彩,裹伤冲出敌围,隐藏固原王浩堡一带当佣工。
第三次海固回民起义,马思义任团长,全权指挥义军,连破敌军围追截堵,纵横海固六县,聚两万余众,为三次起义中声势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龙山镇大麻子山一战,歼敌预备第七师黄锄非团1000余人,威震敌胆。在国民党调集三个师之重兵“围剿”,义军陷入绝境时,马思义毅然提出东进陕甘宁边区、投靠八路军的正确主张,率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找到了民族解放的康庄大道。前后三次起义,马思义亲自指挥战斗13次,均挫敌锋芒,重创顽匪,敌畏其彪悍,恐称为“狼儿子”,威名远播。
暴动失败后,马思义带领230余人投奔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受到
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所部被改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回民抗日骑兵团,马思义任团长。1942 年起先后入
延安民族学院和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4年,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政治觉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毕业后仍任回民抗日骑兵团团长。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率团活动在陇东高原地区。1949年8月,率回民骑兵团配合解放军主力,参加解放固原、西吉等地外围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定西军分区副司令员。1951年6月,任平凉军分区副司令员,负责宁南山区剿匪工作。1953 年10月,任甘肃西海固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西海固回族自治州第二书记、第一副州长、州法院院长等职。1958年2月,被任命为宁夏军区副司令员。不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席,同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回民文化促进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