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彪
先施百货公司创建者
马应彪(1864~1944),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广州府香山县沙涌乡(今中山市南区沙涌村人),先施百货公司创建者。中国第一家现代百货公司创始人,中国百货业的先驱人物。
个人经历
马应彪1881年前往澳洲谋生,三年后成为富商。1900年集资2.5万元在香港开设先施百货公司,自任司理、监督,首创商品标价和设女售货员。1912年,董事会再集资港币40万元,开拓广州市场,在广州兴建五层大楼,仍以经营百货为主。1914年又集资港币60万元,在上海南京路兴建五层大楼,成立上海先施公司。1921年,与蔡兴等创办了香港国民商业储蓄银行。1936年,马应彪辞去先施公司总监督之职,退休养老,但仍挂名誉总监督的头衔。1944年病逝于香港。
他在回国经商的同时,也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曾任广东督府庶务长、财政厅总参议、广州红十字会主席等职。在任期间举办广州的方便、光华、广东公医、中山惠爱、香港雅丽氏和何妙玲等医院。1929年,任中山模范县训政委员兼财务组主任,期间曾在家乡为纪念其父马在明开办在明妇幼院,捐款倡办沙涌妇女学校和幼儿园、广州的广东女子学校、培英中学、上海的向光、南洋商业高中等学校,并任校董或校长。又捐巨款资助广州岭南大学,成为该校第一位华人校董。
主要成就
马应彪创业
马应彪:笃守诚信
洋为中用:先施
马应彪早年家境贫寒,二十岁时前往澳洲谋生。当时他的很多中山同乡在澳洲以种菜为生,因为不懂英语,无法与当地人很好沟通,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往往被白人贱价收购。马应彪为了学习英语,宁愿为英国人打工不领工钱,不久就掌握了英语,并得到同乡的信赖,纷纷把蔬菜果品委托他出售。从为同乡菜农作代理商开始,马应彪进而在悉尼开设了一家小店,并随着业务扩展,先后开设了永生、永泰、生泰三间铺位,开始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专门在斐济种植香蕉运往澳洲,很快成为悉尼著名的华侨商人。
1892年,马应彪回国,1894年在香港开设信庄及永昌金山庄,开办侨汇兼经销进出口生意。积累了多年经商的经验后,颇有经济头脑的马应彪想,如果能把悉尼办百货公司的经营方法和管理制度带回中国,办百货业一定能获利。他把想法与蔡兴等同乡说了之后,得到他们的支持。1899年,冯应彪带着筹集的资金2.5万元,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72号买得一个铺位,开设了先施百货公司,并于1901年1月正式开业。
马应彪的经营手法非常西化,深谙包装门面之道,他把筹集的资金大部分都用于公司的装修,只剩下5000元做流动资金。
1904年,先施的业务踏上轨道:1907年,开始有盈利,除了派息派红股之外,公司还有9万元盈余。为了扩张业务,先施于1909年2月27日改为有限公司,固定资本增至20万元,并设立董事局,添招新股。而营业规模也扩张到四层楼,作为陈列货场,规模之大,一时无两。当时先施的地址为新辟的大街,行人稀疏,但马应彪深信日后此区必然繁盛,他的预测果然准确,几年间先施生意兴隆,获利数以倍计。
不二价·女售货员
“先施”公司的名字,是英文Sincere(诚实可靠)一词的音泽,取其诚实之意。马应彪在公司开业的25周
年庆祝典礼中,曾阐释先施名字的由来,乃取自四书《中庸》“君子之道四”末节:“盖营业之道,首贵乎诚实。”倘未能先以诚实施诸于人,就很难得人信任。因此,先施公司能够明码实价,在中国首创了“不二价”的先河。
除此之外,先施当时还有多样大胆革新的经营手法。马应彪早年侨居澳洲,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故思想开放。例如招聘女售货员,在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中,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另外,当时的商铺通常都是设置在一楼,但先施公司首创以建筑物上层作货场;买卖货银两讫之后,再发收据,亦是先施所创。这些做法当然已习以为常,但在一百年前,却是让人惊奇不已的举动。
先施勇于创新的精神,一直延续到此后数十年的经营当中。先施公司在上世纪30年代首次举行时装表演,以英国花布制造女装短衫裤,盛极一时。当时由于一般妇女不愿意抛头露面,为了找模特儿,先施找来塘西红牌阿姑充当模特儿,写下香港时装界历史的一页。
多种经营·百年老店
除了百货业外,先施公司还兼营其他行业,服务业有东亚大酒店;工业有汽水厂、化妆品厂、玻璃厂、铁器厂、皮鞋厂、饼干厂等;还设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先施水火保险公司和先施信托银行。
广州的先施粤行开设三年,就获利两倍,跟着又在广州十八甫和中山五路开设分行。1914年,广州先施公司就在旁边建起了东亚酒店,有电梯代步,附设酒吧、餐厅、桌球室。先施公司从小店开始,这时已经发展到有相当实力的集团公司。
1914年,先施进军上海,要在南京路建一座水泥钢筋的七层大厦,附设东亚酒店,顶层辟为先施乐园。由于工程浩大,共需集资120万元,在当时来说这是天文数字。开设先施乐园是先施公司经营手法的一大特色。它虽然是先施百货公司副业的一部分,但为先施招徕了不少顾客。先施乐园有西欧的电影、歌舞,有民间曲艺戏剧的表演,花样繁多,节目丰富,但入门只收一次门票,便可随意欣赏。
先施公司
提起先施公司,自然离不开它的创办者马应彪。这位中国百货业的先驱,1900年在香港集资开办先施百货,1917年又在国内建成了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经营的现代化百货公司——上海先施公司。
创立之初
马应彪是今广东省中山市沙涌乡人,出身寒微,只读了三年书塾,十多岁还在村拾粪。20岁时辗转到澳洲悉尼谋生,淘金贩菜,历经艰辛。三年后创办永生公司,贩卖水果,终于有成。后来受孙中山先生的影响,抱着“实业救国”之心回国。1900年集资2.5万元在香港开设先施百货商店。
发展壮大
公司创办之始,有股东12人,马应彪标新立异,力倡搜罗百货,实行不二价等经营方式,股东毁誉不一,几次提出结业。马不失信心,坚持己见。公司以诚信待客,日益兴旺,1909年组成先施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十多年间先施公司蒸蒸日上,先后在广州、上海、新加坡、泰国等地开设分公司或分店,还在英国伦敦开设分庄;又投资保险信托,办起了化妆品厂和其他十多间工厂,产品行销海内外,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先施帝国”。
其中,上海先施公司的开幕让先施公司如日中天,也在中国现代百货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市场环境
上海自开埠以来虽发展神速,不过百货销售零散,尚不发达。先施大厦楼高五层(后为七层),1914年动工,历时三年,集资200万元,富丽堂煌,巍然矗立在南京路北侧。比之当时低矮的旧式木楼、狭窄店铺,不啻鹤立鸡群,在上海滩轰动一时,开业当天整个南京路都堵塞了。而且,先施公司不单是一个购物的场所,其附设的屋顶游乐场、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也纷纷开张,还有杂耍、魔术、宁波滩簧、绍兴戏、京戏等等,人群蜂拥而来。公司开业第二年,营业额已相当于投资资本的两倍,先施开创了中国百货业的新时代。
经营理念
先施公司的巨大成功离不开马应彪新式的经营理念。这位在中国第一个吃百货“螃蟹”的人头脑灵活、长袖善舞,而且意志坚定,对中国商场之旧习有诸多改革:
首倡“不二价”。当时的中国商店,售价不一,顾客讨价还价,习以为常。如此费时不说,顾客还往往吃亏。马应彪极力提倡明码实价,划一不二,顾客按价选货。此种做法打破中国传统经商之窠臼,一开始颇受怀疑,不久就取得信誉,引来很多顾客。
统办环球货。旧时商家售货,好东西轻易不肯示出,而普通货品又单一,无可选择。先施首次引入“环球百货”的概念,搜求各国货品,种类繁多,开风气之先,用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顾客眼球、留住脚步。
起用女店员。公司刚开始人手不够,便贴出招聘女店员启事。可清末民初时女性受“三从四德”影响,不愿抛头露面,结果月余都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冲破旧意识,敢为天下先,挺身而出做起第一个女售货员。在她的带动下,终于有女性来应聘售货员了。马应彪将招募的女青年,加以训练。顾客纷纷前来,生意自然兴隆。
当然,先施公司的创举还远不止这些,但无论何种举措,都离不开马应彪定下的诚信服务的宗旨。公司之名,来自英文(SINCERE),意合中国古代中庸思想之“先”以诚实“施”诸于人,即以诚实的服务态度,取得顾客的信任。
当时的中国,经济商业皆在外商控制之下,极其落后。马应彪把西方先进的商业文化成功地引进国内,从而开创了民族百货业的新路。今天,当人们在商场享受优质服务时,不知是否想到近百年前这位开风气之先的广东中山人?
东亚大酒店
1910年,马应彪在广州开设先施分公司,集资40万元经营环球公司,并于1914年在广州长堤增设了东亚大酒店。当时,东亚大酒店就设在广州先施公司旁边,店门前的招牌是“先施有限公司环球货品粤行东亚大酒店”。
东亚大酒店楼高7层,营业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在当时可以说建筑华丽,房屋轩敞,陈设雅洁,梯道堂皇。在先施公司25周年纪念册中记载东亚大酒店时写道:“……其结构之高华,陈设之奇丽,堪称百粤之冠。”东亚大酒店是当时广州市规模较大的一家酒店。酒店除主管旅业外,还附设有酒吧、波楼(弹子间)、美容室、娱乐场;店内7楼天台的“粤行之天台花园”有“不夜天”之称;酒店的地下和阁楼设有中西餐厅。当时东亚大酒店的“纸包鸡”和“洋葱牛扒”远近驰名。东亚大酒店对面是珠江河边,设有一个先施有限公司东亚大酒店电船码头,专门载送酒店的客人和公司的货物。
参考资料
马应彪:贵乎诚实.中国青年报.2009-06-10
百货先驱马应彪家变公园.中山侨网.2005-06-20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12 16:49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