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巴贝斯虫病
动物病害
马的巴贝斯虫病也是由驽巴贝斯虫或马巴贝斯虫引起的,发生在马身上的一种病害。病马通常在结膜、鼻腔粘膜和口腔粘膜中发生小点出血,黏膜呈现苍白色,小便频数而尿少,尿液混浊,呈黄疸色。有的由便秘变为腹泻,四肢和腹下发生水肿。
病原特征
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有两个,分别是:
驽巴贝斯虫(Babesia caballi)是一种大型虫体,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其形状为梨籽形(单个或成双)、椭圆形、环形等,偶见有变形虫虫体,典型形状为成对的梨籽形虫体以其尖端连成锐角。梨形虫体占多数,长2.5-4微米,圆形和椭圆形虫体直径为1.5-3微米。每个虫体内有2团染色质块。在1个红细胞内通常只有1~2个虫体,偶尔见有3个或4个。
马巴贝斯虫(Babesia equi)的虫体较小,其大型虫体长为2.5-3微米,中型约为红细胞半径的一半;小型约为红细胞半径的四分之一。在红细胞内的虫体呈圆形、椭囫形、变形虫形、短杆形、梨形等。典型虫体在红细胞内有四个梨形虫体,互相连成十字形,称为十字形虫体,每个虫体内有一团染色质。
为害症状
驽巴贝斯虫病体温呈稽留热,保持于同等高度的体温约4-7天;而马巴贝斯虫病体温呈弛张热,升降幅度可达2℃以上,体温升高的同时,心跳加快,脉搏多细小,间或微弱。呼吸加快,呈腹式或混合式呼吸,肺泡音增强。随后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黄疸明显,粘膜鲜黄或红黄色,在病的早期已经明显,并不断加重,而且在整个病期始终存在着。在结膜、鼻腔粘膜和口腔粘膜中发生小点出血。小便频数而尿少,尿液混浊,呈黄疸色。在马巴贝斯虫病有血红蛋白尿,但只持续1-2天。而驽巴贝斯虫病血红蛋白尿很少见。显著贫血,红细胞数目降至每平方毫米350万个(驽巴贝斯虫病)甚至150万个(马巴贝斯虫病)。胃肠炎很普遍,病畜排出小而坚硬的粪球,上面覆盖黄色粘膜。有的由便秘变为腹泻。四肢和腹下发生水肿。驽巴贝斯虫所致的病例常有运动失调的病状,并可发生后躯麻痹。
流行情况
中国的马巴贝斯虫病的传播者主要是革蜱属的蜱,如纳氏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边缘革蜱(D.marginatus)、森林革蜱(LD.silvarum)等。其他璃眼蜱属和扇头蜱属的蜱也可能为传播者。
马的巴贝斯虫病的流行和发病季节与蜱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也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关。革蜱奔侵袭马匹的时期,一年有两次高潮。春季侵袭数目多,时间长,一般从二月初开始,三月中达高潮,以后下降,六月初结束。秋季约在十月至十一月中旬,一般蜱的数目少,侵袭期短。受感染的革蜱侵袭马匹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马匹就开始发病。如革蜱于二月中旬开始侵袭马匹,则于三月上旬开始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加,蜱的侵袭高峰过去后,才形成马巴贝斯虫病的高潮,一般发病时期为3-6月,以4-5月发病最多。如当年气候较暖,蜱的活动较早,发病也就提前。秋季也可发病,但数目较少。发病的迟早也与虫种有关,一般驽巴贝斯虫的感染,发病较早,马巴贝斯虫感染发病较晚。如马匹同时感染两种虫体,往往驽巴贝斯虫病发病过去后,才发生马巴贝斯虫病,因此,常误认为疾病的复发。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湿度、植被)、野生动物的分布与蝉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并非到处都适于蜱的孳生。不仅在各地区范围内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牧场区域内也存在着无的地方。蜱大量孳生地区,马的巴贝斯虫病的发病率就高,无的地区就不存在该病。适于革蜱孳生的地方见于山谷斜坡,高草区、灌木丛、洼地、河岸、湖边以及潮湿地区。该病的发生与蜱侵袭的数目多少关系不大,往往仅有一只受感染的蜱叮咬马匹就足以发病。马的营养好坏与发病关系也不大。但饲养管理方式与感染关系很大,如放牧马匹比使役马发病率高得多。输入马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比当地马匹高。耐过巴贝斯虫病的马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有严格的特异性。如酎过驽巴贝斯虫病的马对马巴贝斯虫无免疫力。
病理变化
马的巴贝斯虫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发黄,皮下及各处脂肪变为黄色胶冻样,粘膜和浆膜贫血,并有出血点,胸腹腔有多量黄色液体。脾、肝、肾肿大,肺水肿,心脏扩大,特别是右心。
诊断方法
在马巴贝斯虫病的发病季节,马匹突然出现高热,迅速呈现黄疸等症状时,可怀疑为马的巴贝斯虫病。然后采血涂片查到虫体,即可确诊。
对病死的马匹进行剖检,可作为诊断的参考。病马皮下及各处脂肪变为黄色胶冻样,粘膜和浆膜贫血,并有出血点,胸腹腔有多量黄色液体。脾、肝、肾肿大,肺水肿,心脏扩大,特别是右心。
防治措施
治疗
贝尼尔:每公斤体重3.5毫克,用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可连用2-3次,间隔24-48小时。
阿卡普林:每公斤体重0.6毫克,用蒸馏水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48小时后可再注射一次,效果更好。5%阿卡普林注射液,每100公斤0.75-1.2毫升,用法同上。为了防止副作用,可在注射阿卡普林前,先注射阿托品。
台盼蓝:每公斤体重5毫克,用0.4%盐水配成1%溶液,静脉注射,一、二日后不见好转,可再注射一次。出现中毒时可用阿托品解救。此药仅对驽巴贝斯虫病有效。
黄色素:每公斤体重3—4毫克,用生理盐水配成1%或0.5%的溶液,静脉注射。必要时,间隔24-48小时可再用药一次。
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2-4 毫克,配成10%水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必要时每天一次,连用2-4 次。对马的两种巴贝斯虫均有良效。
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对症疗法、给马充分休息及加强护理,可促进病畜痊愈。
预防
预防马巴贝斯虫病采用防蝉、灭婢、治疗病畜和药物预防等综合措施。
灭蜱:在革螂侵袭畜体的季节,应充分发动群众进行灭蜱。对草原上的蜱,如条件许可,焚烧草原进行消灭。灭鼠对消灭革蜱也有重要意义,因革蜱的幼虫期寄生在啮齿动物。如条件许可,翻耕草地,捣毁蜱的孳生地,是根本措施。
防止蜱侵袭畜体:根据革蜱的生活习性,在侵袭季节,改放牧为舍饲,或到耕地和高山牧场等无蜱地区放牧。
药物预防:在马的巴贝斯虫病流行季节,定期检查马匹,发现病畜须及时隔离治疗,对其他马匹可采用贝尼尔等化学药品进行预防注射,预防效果可达一个月,剂量与用法同治疗。对新购入或运出的马匹要进行检查,如发现带虫者或马体上有蜱者,应进行治疗和灭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7 21:35
目录
概述
病原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