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村
河南省孟津县常袋镇下辖村
马岭村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位于常袋西4公里处,东邻酒流凹村、赵沟村,西接横水镇谢沟村,南与新安县官岭村隔沟相望,北连姚凹村
概况
村内马姓占90%,以上,因居住东山岭之处,故取名马岭村。马岭村清朝前就属洛阳县管辖,
1955年划入孟津县麻屯乡,
1960年划人马屯乡,
1962年划入常袋乡至今。
人口
全村共有12个姓氏:其中马姓360户1450人;张姓60户230人;习姓18户80人;杨姓20户90人;韩姓12户56人,杜姓8户38人;李姓9户40人;朱姓5户23人;王姓5户20人;任姓2户8人;井姓1户4人;林姓1户6人。
除马姓、李姓祖居户外,其余各姓大部分均因灾荒、战乱租地、买地、投亲靠友外迁而来。
经济产业
解放前农作物种植粗粮,主要靠牛车木犁、锄头、铁锨等农具耕作,加之土地脊薄,虽不惜身力,终年勤奋在田间,但亩产仍在100余斤,如遇风调雨顺社会安定年代,所产之粮还可勉强糊口,如遇旱灾战乱天灾人祸更是食不果腹,所以出外打铁、照相、做木工、打壶、镶牙等人员相当多。虽经社会变迁,但仍离不开贫穷,过着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病不医治,人不增长,命不离贫的凄苦生活。
解放后,耕者有其田,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入互助组、合作社,使部分农户解决了耕作之难,而且连年丰收,生活有了好转,
1957年成立了高级社,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土地归集体所有,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敲钟上工,按人劳分配的制度,极大的挫伤了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亩产仍然在150斤上下徘徊,加之1959、1960、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村民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劳动积极性,特别是1988年中央顺民意实行土地承包经营,三十年不变,村民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复种指数,科学配施化肥普及优良品种,粮食亩产逐年增加,
2006年小麦播种2400亩,单产300公斤,玉谷2200亩,单产300公斤,农业机械逐步进入农家,80%农户都有小型拖拉机,如今犁地种田均用机械。
90年代前,牛、猪、羊、鸡多为散养,户均不到l头,90年代后因大量农机具进入农家,养牛的也只是个别几户,现养猪专业户已发展到多个,其中马耀民1家就养有100多头。
1980年前机动车为零,家庭燃煤全靠人力架子车,往返50公里从新安县山下拉回,农业生产及运输均为人力架子车,80年代后期农用机动车逐渐进入农家,现有小型拖拉机300台,从事田地耕作及运输。
改革开放前无商业和服务业,集体化使村里仅有一个代销点,粮食加工靠人推石磨和石碾,收入极低,零花钱靠养猪、养鸡。
改革开放后,政府放宽政策,村民各显其能。有理发、超市、肉食、建材、五金交电、化肥种子、饲料、磨面、修理达20余家,外出经商20余家,办厂一家。如马站刚办机械厂10余年,投资200余万元;马其祥开百货批发部,lO余年投资十万元。90年代后外出打工、经商、镶牙等180多人,每年收入250万元以上。
社会事业
过去,村内仅有四眼浅水井,辘轳提水,遇上天旱水枯,大部分村民需要到邻村或南边沟底挑水,往返四里,雨天吃雨水,洗衣服及涮碗用水,用来喂养牲畜,真是吃水贵如油。1975年在上级的扶持下,打深井1眼(144米),1988年修建水塔1个,铺设自来水管道,从此告别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
马岭村1970年春自筹资金,自出人力架设电线,户户用上了电灯。2001年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价,减轻了村民负担。
学校建设:
解放前在马氏祠堂内有初小四个班,学生四五十人,教师一个,1951年新盖教室5间,学生增至70人,教师3人,校长杨金荣,1972年办初中,校址移至村东,学生90余人,教师8人,校长宁根五。村小学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1980年后期及90年代初在村中间又新盖教学楼一栋二层18问,瓦房12间,学生200余人,教师10人,校长杜水仙。又在村东选址群众集资,上级扶持新建初中校舍一处,盖二层教学楼2栋36问,学生150余人,教师10人,并接纳外村学生。
2005年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初中迁至姚凹村,马岭小学改为中心小学,并迁入原初中校舍,接收外村学生,现小学生250多人,教师10人,校长杜水仙。由于尊师重教,从根本上改善了教学环境,开通远程教育,电脑、仪器体育器材应有尽有,并对课桌椅全部更新,2006年政府对农村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学生人均120元,入学率100%·。
人才培养:
解放前80%的村民都是文盲,只有北大毕业生马志良一人,国立十中12人:马道聚、马道述、马道顺、马道铨、马道土、马道果、马道浩、马世哲、马世勋、马静吾、马宣名、马世锦。
历年来村民勤于耕织更重视教育,解放后考入大中专多达27人,工程师韩桂营,博士教授马利民,硕士马可可,教授马贯通,高级教师马世哲、马道宽。现有马岭籍教师37人,正局级6人,副科级4人,拥有医师5人,现从医10人,由于多年来,尊师重教,崇尚文化,人才辈出。
卫生医疗:
解放前村内有一个中医诊所,医师1人,1957年成立集体卫生所,时有医师马万箱、马世让。现村合作医疗村民年交10元,政府补贴40元,享受合作医疗医药费,医师马四倍、马向阳、孙彩芬、马喜凤。
人民生活
解放前村内仅有二条狭窄的道路,逢雨天泥泞不堪,房子不超过三十间,且都是土坯泥墙,土窑洞700余孔,环沟而走,黑暗潮湿,仅可勉强藏身,且拥挤不堪,80年初,虽有少量建房,房屋式样结构,低檐小窗,外观陈旧至今可睹。进入90年代把新村迁至大路口小浪底专线两侧,新批宅基120处,新建房屋700间,90%以上为砖混结构,其中两层楼房80栋500间,铁门铝窗,瓷砖贴墙,地板砖铺设,部分房内装修,时尚家具俱全,门外水泥地面,并建有花池,宽畅而舒适,圆了居者有其屋的千年美梦。
电脑进农家,全村现有彩电450台、影碟机200台、洗衣机260台、电冰箱100台、电暖气50台、空调20台、电磁炉130台、电扇800台、电饭锅100个。有固定电话155部、手机现有600部。轿车ll辆、面包车5部、货车10辆、摩托车150辆、电动摩托车80辆、三轮摩拖50辆、农用车320辆,村民走亲访友,物资购销,农田劳作均有自家车辆。
90年代后期部分农户外出经商,青年男女外出务工、照相、镶牙180余人,年收入250万元以上,2006年人均纯收入2750元,80%的户有存款,部分农户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如今,每年重阳节召开60岁以上老人团拜会,发放礼品表彰先进,并多次组织老年人到洛阳新区、音乐喷泉、小浪底水坝进行参观,至今已连续召开老年节团拜会十八届。
名胜古迹
解放前,村域内二座庙宇,龙王庙位于村东南三孔窑洞沿沟边而建,香火旺盛,每逢天旱,龙王被请出,搭一祭棚,求雨者,头带神条帽进行祭祀,待下雨邀请剧团或说唱人员进行庆贺。有时龙王被外村求雨者偷去,下雨后,由四人用八仙桌抬着燃放鞭炮敲锣打鼓送还。
奶奶庙建于村南,正殿三问,布满大小神龛数千尊,求子者络绎不绝,每年正月十五,高塔柏枝门,剑棚进行祭祀,并有社火、锣鼓、剧团、到会助兴。二座庙宇均在土改时拆毁。
清朝年间,村中修地道一处,长数百米,内有石磨、石碾、水井、翻井、住室、气眼、通道,供战乱时避难之用,现已无存。
基层组织
1949年建立支部,书记张北辰。农会主席马世厚,1951年建马岭乡,1957年建马岭高级社,1961年成立马岭大队,1969年成立革委会,1984年称村委会,现任支部书记马占营,村长马启祥。
人物
马景本:洛阳市水利局工程师。
马定国:洛阳市54784部队处长。
马世现:曾任孟津县渔业办主会,正科。
马京堂:孟津县监察局局长。
马宣荣:洛阳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
马效军:洛阳市民政局干部科科长。
李占朝:现任孟津县城关镇正科级干部。
荣誉称号
2021年10月,被命名为“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参考资料
关于命名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6 15:07
目录
概述
概况
人口
经济产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