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岙街道隶属于
舟山市定海区,地处舟山本岛西北部,东邻干览,西接小沙,南靠盐仓,北濒岱山,经10公里定马公路与定海城区连接,海陆交通便捷。2014年,全域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户籍人口10248人。
历史沿革
1950年5月,定海县划分为7区4镇41乡。景陶属小沙区,下辖8个行政村。
1951年、1952年又两次划分小乡,全县曾划分为76、88乡镇,唯小沙区所辖7乡未变,故景陶乡建置亦一直未变。
1953年6月,设舟山专区,原定海县分为定海、普陀、岱山3县,并又一次缩小乡镇建置,新设定海县,下辖8区56乡。10月,原景陶乡分为景陶、马岙、三江、北海4小乡,属干硫区。三江乡人民政府驻石子坑,辖1、2个行政村;马岙乡人民政府驻誉兴里,辖3、4行政村;景陶乡人民政府驻高家,辖5、6行政村;北海乡人民政府驻蔡家,辖7、8行政村。
1956年4月,又调整乡镇建置,4小乡合并建立景陶乡人民政府。
1956年8月景陶乡又分设马岙、景陶2小乡。
1956年底共建12个高级社,分别为光一社、光二社、光三社、光四社、东升社、五星社、联心社、高兴社、三胜社、美满社、北海社、同兴社。
1958年2月,马岙、景陶2小乡合并成景陶乡。
1958年10月,景陶、干览二乡合并建立东风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下辖8个耕作大队和4个专业大队。改称干览人民公社。
1959年11月,改称干览人民公社。时下设4个管理区,即青龙管理区、黄沙管理区、马岙管理区、景陶管理区。
1961年4月,干确人民公社一分为二,分别成立马岙、干览2个公社。时马岙公社下辖23个生产大队,共139个生产队。
1962年12月,建立白泉区,辖白泉、皋泄、北蝉、干览、马岙5个公社(乡)。次年撤白泉区,所属5个公社(乡)直隶定海县。
1968年4月,建立马岙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3年8月,耿家王、革命(原五房,“文革”时期更名)、上袁、下袁合并成三胜大队。时全公社合20个生产大队。
1984年6月,政社分设,恢复马岙乡人民政府。
1987年舟山撤地建市,定海撤县改区,马岙乡属定海区,下辖20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
1996年10月,马岙撤乡建镇,镇政府驻楼门街西。
2002年5月,实行村级合并,时全镇共6个行政村。
2005年7月建立社区,时全镇6个行政社区。
2007,下辖6个社区。
行政区划
2014年,马岙街道辖三江、五一、
马岙、团结、三星、北海六个村,有110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地:舟山市定海区马岙街道白马街1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马岙街道地处
舟山本岛西北部,中心位于东经122°05’,北纬30°07’。东邻干览,西接小沙,南靠
盐仓,北濒
岱山,经10公里定马公路与
定海城区连接,全域总面积2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马岙街道三面环山,北面临海。境呈圆盆形,地势由南向北略倾。东西2条山脉都由南向北走向,南面2山脉由东向西走向,间隔长春岭、龙潭坑2涧,同北面盆地各形成独立区块。北面为海积平原,地势低洼平坦,随多次筑塘围涂,平原面积不断扩大为13.09平方公里,山丘区面积11.91平方公里。
气候
马岙街道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植被茂盛,属
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3。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373毫米左右。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马岙街道境内属黄大洋海域部份,解放前产大黄鱼,有时外洋海潮进来,也产
小黄鱼、
鳗鱼、
鲳鱼、黄白姑鱼、
海蜇、带鱼、兢鱼、
乌贼等。现大、小黄鱼和海蜇已罕见。张网作业还能捕到小带鱼、小鳗、黄白姑鱼、舌鳎,资源较丰富者有鳓鱼、银鲳、三疣梭子蟹及黄鲫、
鲚鱼、梅童、棘头梅童、凤鲚、龙头鱼等。
植物资源
马岙街道境内立木总蓄积量2.98万立方米。其中松树7186亩,蓄积1.078万立方米,杉木562亩,蓄积337.2立方米,杂木7529亩,蓄积1.87万立方米,毛竹293亩,活立竹13.8万株。
境域内除以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黑松、马尾松等森林植被外,草丛植被以白茅草为主,其中有美丽胡枝子(Lespe dezdrotmosd)、山莓(Rubusco tonoliiglius)、算盘子(Glocnidionpubeyllm)等灌木残遗或侵入,或有黑松飞子入侵,逐步形成灌木丛或稀树草丛。自1995年后,灌木逐步取代白茅草,至2007年白茅草逐年减少,境域植被以灌木为主。
人口民族
2007年,马岙镇有户数3783户,户籍人口10344人,其中男性5427人,占总人口的52.47%,女性4917人,占总人口的47.53%。另有外来人口2500多人,镇内实际居住人口13000余人。
2014年,马岙街道共有3588户,户籍人口102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1人。
马岙境内为汉族聚居区,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有4个少数民族姑娘婚嫁马岙外,余均为汉族。
经济发展
综述
2007年,马岙镇工农业总产值为19.257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6565.84万元,人均收入8903元。
2014年,马岙街道实现社会总产值192.3亿元,比2013年增长8.1%;实现入库税收9.46亿元,比2013年增长2.7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500元,比2013年增长9.5%。全街道共有企业98家,职工5673人,实现企业总产值188.8亿元。
第一产业
2007年,马岙镇实际植粮面积4000亩,粮食年总产1600吨,山林面积13702.5亩,其中柑桔、杨梅等果木3662亩。柑桔产量325吨。建立大棚蔬菜基地250亩,镇属蔬菜腌制加工厂年收购各种蔬菜1500吨,是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4104亿元。
2014年,马岙街道实现农业产值1.1亿元,比2013年增长29%。实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615.6亩。粮食种植面积5361亩,占播种面积的46%,产量2040.7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034亩,占播种面积的43%,产量4654.4吨;其中蔬菜种植面积2886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4.8%,产量3649.5吨。果用瓜种植面积833亩,产量1065.6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设施栽培面积1360亩,其中大棚种植面积815亩,钢制大棚2470套,喷滴灌545亩,温控连栋大棚面积1.12万平方米,并建有一温控育苗中心1200平方米。生猪饲养量4万头,白鹅饲养量2.3万羽,其他禽类总饲养量20万羽。实现肉类总产量2456吨,产蛋450吨,畜牧业总产值5000万元。是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10亩,流转合同156份。
第二产业
2007年,马岙镇共有私营工业企业共78家,形成以水产加工、黄酒饮料酿造、纺织、机械制造加工、水族产品系列、蔬菜腌制加工、塑料制品、建筑、建材等为特色的工业格局。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16.87亿元,出口创汇3.1749亿元。外向型经济日益发展,出口产品有:水产品、羊毛衫、气雾器、增氧泵、食品等。
2014年,马岙街道实现工业产值186.1亿元,比2013年增长8.5%。6家产值上亿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8.3亿元,占街道工业产值的95.8%。有工业企业78家,职工4524人。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6.2亿元,比2013年增长47.6%。
第三产业
2007年,马岙镇有农副产品、小商品、粮油、果品、仔猪、白鹅、轻纺产品等零售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近1亿元。远洋运输作业装运货物3.84万吨,总产值近600万元。
2014年,马岙街道实现外贸出口交货值3.45亿元,比2013年增长10.3%。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余万元。拥有4座万吨以上码头,全年完成吞吐量650万吨。
交通
马岙街道的公路运输贯通全岛,经10公里定马公路与定海城区相连,通过三江码头可与大陆和岱山、嵊泗、朱家尖相通,海陆交通便捷。
2014年,马岙街道新农村配套道路项目(即第三条街项目),总投资约1500万元,于2013年年底动工建设,2014年8月底完工。项目总用地面积11029平方米,路面总长度为1020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07年底,马岙全镇有中心学校(九年一贯)1所,在校学生700多名,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教职工83人,其中95%具有大中专学历。
2014年,马岙街道有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633人,教职工69人;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05人,教职工23人,专任教师14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10人。
医疗卫生
2007年,马岙街道有中心卫生院1所,计划生育指导站1所,村卫生保健站9所,基本形成卫生保健网。
2014年,马岙街道打造舟山医院—马岙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联合体,由舟山医院向街道中心卫生院提供对口技术支援。该联合体自2014年3月份起每周三、周六,由舟山医院安排各类专家、骨干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流坐诊,全年共安排专家坐诊52人次,578名群众接受专家诊疗。
社会保障
2014年,马岙街道街道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630人,参保率99%;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3870人,参保率95%。是年新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50人,共有2775人纳入失土养老保障体系。推出就业岗位120个,实施转移就业培训75人。是年,有低保户88户,120人,低保边缘户102户,205人,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103.41万元;发放慈善救助款12.41万元,惠及困难群众84人;发放特困群体救济款22万元,救助特困群体17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63人,发放慰问金12.99万元;完成8户危房改造,发放补助13万元。
旅游景点
马岙博物馆
马岙博物馆是浙江省第一家乡镇级博物馆,馆内设有三个展厅:“海岛第一村”、“海盐文化”、“海岛民风习俗”。馆内展出的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特大石犁、磨制精细的礼器一凿形器;有民俗文物;石陨石等,描述了5000多年马岙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马岙古文化与河姆渡、良渚文化以及东瀛文化的渊源关系;介绍了舟山海盐生产的历史和工艺流程;海岛居民的生活、生产、时令、礼仪、民间文化等习俗。
凉帽篷墩遗址
凉帽篷墩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面积1700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出土遗物有釜、鼎、支脚、石斧、石锛、石凉帽篷墩遗址镞、石凿、石镰、石纺轮、石刀、石破土器等。陶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红灰陶次之。纹饰以素面为主,少数饰绳纹和划纹。1997年8月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洋坦墩遗址
洋坦墩遗址时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厚约1.4米,面积24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豆把、陶纺轮、石锛、红烧土块和土洋坦墩遗址坯等,陶质为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陶;纹饰以素面为主,少数饰绳纹和划纹。 现有土墩遗址,呈长方形,长60米,宽40米,面积24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