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花园和农学院对于老
哈尔滨人是再熟悉不过了。一提马家花园,便知在
香坊;一提农学院,便知在王兆屯。然而,随着
岁月的流逝,今天的哈尔滨市人已逐渐淡忘了“马家花园”,代之以“香木”或“木材”;并且,将找
东北农业大学的外地人导向
动力区王兆屯的现象已不常出现了,但将东农的新址(“文革”后)与“马家花园”联系起来的人却不多。
说马家花园,首先要从园主
马忠骏谈起。20世纪30、40年代的哈尔滨一提起“马道台”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名叫
马忠骏,原名马德扬,字荩卿、无閟,又称遁园、遁庵。1870年5月28日生于辽宁省
海城县接官堡。清末,
马忠骏曾去盛京(
沈阳)考秀才未中,为“谋升斗之禄”,在
盛京将军衙门做一名额外效力书记,从此步入仕途。时处清政府腐败无能之时,他目睹外国列强特别是沙俄和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径,油然而生爱国报国之情。
1900年,沙俄借镇压
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入我东北,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盛京将军为稳定局势,提出与俄军和谈,这一差事虽“悬赏千金,无人肯往”。危难之际,
马忠骏虽职位卑微,却挺身而出,请命为使。他率一行人前往俄军占领下的旅顺,在同俄军驻旅顺要塞司令、海军中将阿列克塞耶夫交涉过程中,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据理力争,不辱使命,终于达成了俄军停止进攻,由中方维持地方秩序的协议。
马忠骏的这一举动,受到了世人的赞誉,他的才名在全国传颂。
1902年,
马忠骏又受命参与对辽宁一带巨匪
冯德麟的收编,因办理此案有功,
盛京将军增祺保他“以知府职在省补用”。这样,他在两年期间,就由一名普通的文案委员晋升为知府一级的官吏。1907年,他又“由办理交涉措置裕如,以
道员留
奉天补用”。从此,“马道台”之名开始流传。
1914年,他来黑龙江省,任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总办(驻哈尔滨),管辖松花江以北的铁路交涉事宜。期间,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铁路路权,在与中东路沙俄代表的谈判交涉中,坚持寸土不让,寸权必争的原则,与沙俄据理力争,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路权。1921年,北京政府决定设立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驻哈尔滨),
马忠骏先后任副局长、局长,任职期间,颇有政绩。在他的主持下,重新拓宽了哈尔滨通道大街(今中山路),并在路旁栽下了大量榆树,他的夫人还募捐创办了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
马忠骏是一位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的官吏,不仅施善济贫,还援助过革命者。周恩来同志来哈尔滨时,他曾通过各种关系给予帮助。
马忠骏宦海沉浮多年,看到军阀混战,官场腐败,产生了对仕途的厌倦。他激流勇退,于1925年辞去了官职,“于距哈尔滨八里的马家屯置地千亩,自辟林园,莳果菽蔬,为晚岁憩息之所”。他称之为“遁园”,即众所周知的“马家花园”。
马忠骏在遁园栽花、种树、修舍、建亭,还仿岳飞墓筑一圆型冢,题名“生圹”(今天,园中的主要建筑多散存于铁路西侧,“生圹”现存于建成机械厂院内)。
马忠骏与当时著名的文人墨客撰文、吟诗、作画,抒发其思想情感,并将诗文编辑成册,定名为《遁园杂俎》,并刊行。《遁园杂俎》有文集两卷,共25篇;诗集10卷,共117首。这是研究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据讲,张学良将军来哈尔滨时,都要到马家花园来看望马道台。
1931年,东北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
马忠骏的爱国精神表现尤为突出,日伪当局为了利用他的声望扩大影响,千方百计拉拢利诱,均遭到他严辞拒绝。他不仅保持
民族气节,不同日伪政权同流合污,还大力支持马占山、李杜、冯占海等东北军爱国将士抗日斗争,秘密捐款并掩护抗日人员活动。为此,日本宪兵队曾将他逮捕入狱。在身陷囹圄之时,日寇对他软硬兼施,但他从容自若,坚强不屈,一再告诫家人:“千万不能给伪政权当差”。日寇慑于他身为东北政界元老,德高望重,不敢加害于他,只好勒索重金释放。他出狱后,“宁居乡里,不事日本”,全家迁居遁园。每年的正月初五,他都把子女召集到一起,告诫他们:“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就要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就要对祖国忠贞不渝”!因此,他拒绝女儿马淑芳嫁给伪满大臣韩云阶,阻止儿子马维圃去日本宪兵队工作,还让其长子马维邦、次子马维方和孙子马佩琏等到克山务农。
解放前夕,当李兆麟将军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他非常悲痛,联名为其治丧和送葬。为支持东北的文化建设,他把自己珍藏数十年的古籍、文物献给了筹建中的东北图书馆。在解放战争和
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的四个子女先后参加了解放军和志愿军。“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之后,
马忠骏因自己身为旧中国风云一时的官吏和拥有大量土地而顾虑重重。中共哈尔滨市委根据实际情况和党的政策,征得
中共中央东北局李富春、陈云同志的同意,作出决定:把他的成份定为实业家,采取保护的政策。对“马家花园”,哈尔滨市长刘成栋(东北农学院第一任院长刘达)签发了“军民人等不擅自损毁或占用”的证明书加以保护。1956年5月,
马忠骏当选为哈尔滨市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57年6月1日,因病逝世于哈尔滨,安葬于遁园生圹,终年88岁。
如今的马家花园只是遁园东园的一部分,1933年修建铁路时贯穿遁园,把东园一分为二。新中国成立后以铁路为界西园划给了建成厂,至今还保留着马道台生圹的部分遗迹,东园划给了东北农学院作为园艺实验基地。文革期间东北农学院下乡去汤原办学,马家花园成为省直机关五七干校园艺分场。1969年秋哈尔滨市知识青年下乡来到马家花园,五七干部撤出,知青成为这里的主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了那个特殊历史阶段的青春赞歌,马家花园的历史上留下了他们青春的足迹。1978年末,东北农学院结束了“文革”十年滇沛流离的岁月,在“马家花园”开始了新校舍的建设。知识青年全部撤出,另行安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