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山,清末民初即来津演出,在津拜王玉林为师,从此长期在津演出。他的嗓音宽厚响亮,善于鼻音,韵味醇厚,唱腔平稳。他和翟青山一样久占电台,1935年起即在电台播音,颇受听众欢迎,40年代后在特殊电台播音,1946年曾在天津第三台播音。
20世纪30年代,马宝山在胜利公司灌制了七张唱片,有《唐二主探病》(人辰辙)、《小两口拜年》、《罗成算卦》(言前辙)、《鞭打芦花》(言前辙)、《忆真妃》、《紫罗袍》、《宝玉探病》(中东辙)。
其中《忆真妃》取材子弟书,其形成要早于京韵大鼓同名曲目,基本按照原文演唱,诗篇中有“三郎甘弃鸾凤侣,七夕空谈牛女星”两句为后来京韵大鼓所无。这个段子霍树棠和刘兰芳都有录音,是研究东北大鼓的重要资料。马宝山由于长期在天津从艺,他的演唱比较平缓,一定程度上受平谷调影响,没有很多腔,但非常赋予感情。
20世纪40年代起主要在书场中表演大书,夏季经常在天祥屋顶、中国屋顶演出大书,如《刘秀走国》、《五女七贞》等书目,且能与陈士和同台说书,可见其大书的功底。在过去天津的杂耍园子里能表演大书的除陈老外,只有他与马连登、
刘文斌等区区数位。他经常演出的大书还有《回龙传》、《巧合奇冤》、《下南唐》、《三侠五义》、《十粒金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