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图绿茶
广东省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特产
马图绿茶,广东省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马图绿茶条形紧结,微弯似眉,颜色灰绿有光泽,呈板栗香味和特殊的山韵味,青绿清亮,略带微黄。泡开的茶叶浓醇、鲜爽、甘润、回甘持久。
产地环境
马图村位于广东省丰顺县北部山区的龙岗镇,原名马头村,因为环绕马头村的群山峻岭酷似马头仰天长啸,远望如群马奔腾气势磅礴的骏马图,故又称为马图村。马图村主村平均海拔700米,村中溪水发源于海拔1050米的九龙嶂、啊婆嶂、北山嶂,方圆几十千米无任何污染源。
马图村素有种植茶叶的传统,茶树生长于高山之上,常年云雾缭绕,吸雨露之精华,收大山之灵性,故马图村特有的地理环境所产绿茶极具原生态绿茶之品质。
历史渊源
马图绿茶历史悠久,早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就开始种植小叶绿茶(今小叶种),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民国十八年(1929年),朱德总司令率红四军进驻马图村时,全村的茶园约有200亩,朱德总司令在工作之余品尝了马图绿茶后认为,山区只有发展种茶才有出路,当时朱德总司令带来20多斤小叶绿茶种籽,送给当地村民种植,并在群众大会上还动员村民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从此马图村茶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红军在马图村建立了红色政权,播下了革命种子,马图绿茶又被当地村民称作“红茶种”、“红军茶”,至今当地还传唱着一首赞誉红军和朱德总司令的歌曲《敬你一杯马图茶》。
20世纪80年代初,马图绿茶的生产销售由农户自行组织,没有形成规模,曾一度使马图茶树衰退,产量有所下降。
改革开放后,农村体制改革,丰顺县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扶持企业和个人大力种植和生产马图绿茶。
生产情况
2007年,马图绿茶干茶总产量为6万斤,茶叶总产值500万元,茶农种茶单项经济收入约1280元。
2009年—2011年,马图绿茶获得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支持。
2009年—2012年,马图绿茶获得“省级韩江上游茶叶产业带专项资金”的支持。
2012年,马图绿茶获得现代农业项目资金支持等,共获得各项扶持资金500多万元。
2015年,马图绿茶年产40万斤,产值6000万元,年收入超10万元的茶农有450户。
产品荣誉
2002年6月,马图绿茶荣获广东省第五届名优茶质量竞赛优质茶奖。
2005年5月,马图绿茶荣获广东省第六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
2007年12月,马图绿茶荣获广东省第七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银奖。
2014年07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马图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0年9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广东省第三届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单,其中马图绿茶名列其中。
2023年12月,入选“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马图绿茶产地范围为广东省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当地群体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400米。土壤为红壤或黄红壤。土层厚度≥60厘米,有机质含量≥1.5%,pH值4.5至6.0。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采用无性繁育苗。
2.定植:种植密度每公顷≤45000株。
3.施肥:每年施无公害处理的腐熟农家有机肥料≥15吨。
四、鲜叶采摘
1.采摘时间:每年3月初到4月底。
2.采摘标准: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鲜叶→摊青→杀青→揉捻→毛火→足火→拣剔。
2.工艺要求:
(1)摊青:室内摊青,室温控制在20至25℃;室外摊青,上午10:00前、下午4:00至6:00,薄摊在阳光下晒20至25分钟,摊叶厚度≤10厘米,当含水率70至80%,叶片由青绿变为暗绿为宜。
(2)杀青:温度260至280℃。当茶叶手握成团落地散开,弯曲茶梗不易断即可。
(3)揉捻:揉捻至茶叶成条率≥90%。
(4)毛火:温度90至110℃,将揉捻解块叶炒至七成干后,摊凉至室温。
(5)足火:温度80至90℃,当茶叶水分含量≤6%后,摊凉至室温。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闻之茶香浓郁,饮之甘醇可口,品之沁入肺腹,具有“香、甘、滑、柔、醇”之特点。
2.理化指标: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马图绿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丰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马图绿茶的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参考资料
马图绿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6 14:08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