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飞递
文化术语
马上飞递,是指清代外发公文经包封后,大都是由驿站负责传递,其包封封套因而被后人叫驿站封。但由于这些封套上面又常常标注有“马上飞递”、“马递”等字样,人们依据这些标注的字样又习惯称马上飞递封、马封。
简介
作为封套上的文字标识“马上飞递”,是依据相关的驿律条文规定而标注的。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传递紧要公文信件的方式。表示由驿站马夫逐程更替滚动传递公文信件,直至完成传递任务全过程的一种通信指令。二是体现驿律意义的专用术语(业务用语)。即规定其传递公文的速度要求——限昼夜行三百里。
原因
中国幅员辽阔,所以为方便联系,古代王朝就建立了以驿传方式通达信息的制度,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唐朝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通过飞快的驿马,将岭南荔枝送至长安而色味不变以取悦美人的记载,让人们领略了唐代驿传的神速。往往在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规定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
特色
此种公文封套虽是详尽批明相应的传送目的、要求、方式等等,但书写形式繁琐,文字冗长。随着使用上的简便快捷,除在固定的行文格式上刻印或写上收发人官衔名号及收发时间等要素之外,仅在封套左上方加盖或手写“马上飞递”这种简单的语句来代替长篇大段的文章式字样,更符合清代公文写作上提倡的“诸事务去浮文”的文风。
“马上飞递”类戳记由于不是统一下发而是各地自行刻印或直接手书于封套之上,因此其字体、印色不但各地不相同,甚至同一地方不同时期亦不相同。这是“马上飞递”类封套的最大特色。另外,在众多的公文封套里,我们还更多地见到只在封套面上仅手写马递两字的,可算是更为简单的文字标识。
马递的意思多少有点是对应步递而言,但从大量存世的实物封套了解到,其实是马上飞递之意。因此可以讲马递又是马上飞递的缩略写法。作为这种缩略写法的最好例证是一些清代公文用语。清末在京各部衙门外发公文,允许“附人马递”,即交由兵部马上飞递。此种马上飞递在指导思想上是遇有驿递之便时,“附驿”发出,因此须由各部衙门另开单申请。
标识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在同一制度下驿站、递铺、塘汛等各种通信机构既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衔接、相互联网,构成庞大而又复杂的清代通信网络系统。由于处在这种复杂的人文地理环境里,作为一种文字标识,最易出现语言表达(书写)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在公文封套的反映最为丰富。在同时代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代情况下,出现了不尽相同的写法或称谓,但以马夫传递公文此一点上,其意思表达却是一致的。我们暂且称为“马上飞递”之同义异写标识。就目前存世所见公文封套同义异写的标识有:山西永宁州发汾州府的马上飞申、湖南凤凰发湖北汉阳的马上申赍、陕西黄甫军营发西安的马拨发递、天津发丰财场的马上驰递、杭州发江南织造快驿飞递以及山东省城发东北的快马星飞等等。
作用
马上飞递或同义异写的文字标识,不但是有清代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都熟知的以快马送信的文书语言;而且更是依据驿律所规定的以日行三百里速度发递紧要公文的意思表达。据《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一书的考察,马上飞递的历史作用有三:一是把驿站拥有的交通或通信工具与传递通信的人相结合,克服二者脱节造成的种种弊端,提高了传递效率。二是形成了与步递通信网并行的马递通信网,使紧急文书传递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三是节省人力物力,减少专差对驿站的骚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15:05
目录
概述
简介
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