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炉,即平炉,主要炼钢炉的一种。一主要部分有炉头、熔炼室、蓄热室和沉渣室等。炉头在炉体上部的两端。经过一定时间,通过换向交替地把经过热蓄热室预热的空气和煤气,从一端的炉头引入炉内,进行燃烧,向熔池供热。燃烧后的废气,从另一端的炉头通过沉渣室和蓄热室,从烟道与烟囱排出。熔炼窒由炉顶、炉底、炉墙和炉门粗成。
按熔炼室能否向前后倾动,分为固定式和可倾式平炉。炉底上为容纳钢液和熔渣的熔池。炉墙下部及熔池部分用碱性耐火村料砌成的为碱性平炉,用
酸性耐火材料而成的为酸性平炉。碱性平炉炉顶多由镁质耐火砖,也可用硅砖砌成。平炉炼钢的金属原料可由生铁块、铁液和废钢以不同的比例粗成。燃料用发生炉煤气、焦炉煤气、高炉和焦炉的混合煤气以及天然煤气或重油等液体燃料。近年来各国平炉在向大容量发展,井采用氧气炼钢等新技术。我国平炉的利用系数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英国工程师西门子(Karl WilliamSiemens,1823~1883,原籍德国),于1855年发明了配备有蓄热室的高温火焰炉,并于1856年获得专利,此炉最早用于熔炼玻璃。
人们为了纪念西门子和马丁两人在创立新型高温炼钢炉上的贡献,称此炉为西门子—马丁炉,或简称马丁炉。中国最早的平炉建于1890年,在上海的
江南制造总局建成了3t和15t酸性平炉各一座。
早期平炉的熔炼室由
酸性耐火材料砌成,熔炼期不能去除炉料中的硫和磷等有害杂质,后来,为了适应更广泛的炉料(尤其是含有硫、磷等有害杂质的炉料),平炉熔炼室改用
碱性耐火材料砌筑,这使平炉炼钢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在全世界在1900~1970年的70年间平炉一直是炼钢的主要方法。平炉在全世界失去主力军作用的年代是1970年,而在中国则是1979年。
炉渣介于炉气和钢液之间,是炉气向熔池传热和传氧的媒介,还有去除硫、磷等杂质,保护钢液不致过氧化和防止钢液吸收气体(H、N)等重要作用。因此,炉内应维持适量的渣量和渣层厚度,为造好渣,熔池中的铁水要保持适量的含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