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戏
戏曲剧种
香火戏是一种江苏省的传统戏曲剧种。原起源于江苏的扬淮一带,在镇江南京常州地区尤为盛行。
何为香火戏
旧称大开口,又叫江北戏,它的唱腔、说白具有浓郁的苏北地方(扬州、仪征)特色和朴实的乡土气息。由民间敬神念佛、跪拜祈祷,用以坐唱香火演变而成,故名香火戏。
历史发展
早在清代,苏北地区传统民俗,有“青苗”、“火星”、“牛栏”等会社都用香火酬神还愿,统称“香火会”或称做“香火”,主要为祈求人祛病消灾、风调雨顺、吉庆丰收等。做香火时演出的戏即称“香火戏”,由僮子们演唱,所以又称其为“僮子戏”。最早均为业余演出,用大锣大鼓伴奏,风格粗犷,由二人对唱,或三人同台,所以又称做“二可子”,“三可子”。所以曾被称为“大开口”。所演剧目系根据神书改编,有《魏徵斩龙》、《刘全进瓜》、《秦始皇赶山塞海》等。后来扬剧淮剧成长发展,香火戏的剧目、表演、音乐均分别被吸收,成为其组成部分。
镇江市句容的香火戏由苏北传入,流行于南乡农村。民国14年(1925年),苏北仪征香火头宋九康(绰号小八子)带来一个约八九人的香火戏班,落脚于二圣乡水北村。他们在近坊邻里的“观音会”、“牛郎会”、“花神会”会期,坐唱敬神香火戏,以维持生计。
民国15年(1926年),办起了水北戏班。民国16年(1927年),春城乡曹庄村办起了曹庄戏班。民国17年(1928年),西斛村又办起了西斛戏班等。40年代是香火戏流行的盛期。解放后,曾演出过一些现代戏,如《九件衣》等。但因戏班固守句容,目光短浅,后继无人,60年代末便逐渐衰落消失。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21 16:44
目录
概述
何为香火戏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