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大桥(Tsing Ma Bridge),位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连接
葵青区青衣岛与
荃湾区马湾岛的主要通道,是香港
青屿干线道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全球最长的行车铁路双用悬索式吊桥,亦是全球第八长以悬索吊桥形式建造的吊桥。
建设历程
1978年,
港英政府研究连接大屿山与大陆荃湾可行方案。
1982年,港英政府完成对青马大桥主体的详细设计,但在筹备招标时,因大濠岛北侧的机场计划暂时搁置,青马大桥修建工程延期。
1991年,港英政府就“青马大桥工程建设”一事对世界各大建筑商进行公开招标。
1992年,《青马大桥工程建设》合同签订生效,青马大桥建设工程落实确定。
1992年5月25日,青马大桥举行奠基仪式;同年6月18日,动工兴建。
1995年3月15日,青马大桥完成主跨缆索的绕丝工程。
1996年,青马大桥完成大桥合龙工程。
1997年4月27日,青马大桥竣工,举行通车典礼;同年5月22日,青马大桥启用运营。
桥梁位置
青马大桥位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西北部;该桥东起葵青区青衣岛,上跨马湾海峡,西至荃湾区马湾岛后,汇接
汲水门大桥,组成青屿干线道路,途经铁路为香港
机场快线。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青马大桥分别由水上主桥、南北引桥、两座塔柱、及其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布置。
青马大桥为公铁两用双层钢悬索桥,上层为公路车道,下层为双线铁路及两条行车道,可做维修通道;若在强风或发生紧急事故时,下层两条车道可作交通改道之用。
设计参数
青马大桥全长2160米,水上主跨1377米,桥宽42米,桥塔高度(至鞍座)206米,每个鞍座重500墩,固定主缆的两个锚碇分别重20万吨和25万吨。主缆直径1.1米,由33400根直径为5.38毫米钢丝组成,钢丝总长16万千米,总重2.67万吨,每条主缆荷载5.3吨。桥身钢材总重量4.9万吨,每米桥身重量为22.7吨。
设备设施
青马大桥在锚室内设置自动控制通风、除湿系统(青衣侧8台、马湾侧6台),当室内湿度超过规定值时,自动将湿气抽出。为防止锚 室内钢丝、连接器等钢材产生锈蚀,在锚室内最低处设有水井,井内设置二台水泵,自动将污水等抽出室外。锚室内的照明采用双路控制,沿锚室内的楼梯布置。
青马大桥的主塔避雷系统,在一个塔柱上共用4根普通钢筋连接,并焊接在鞍座上,连接上塔内钢筋。
青马大桥照明系统的供电是先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并贮入蓄电池,为维持其正常运转,采用空调机以调节温度。
青马大桥的电讯、广播、信息告示板,交通摄像监控(高灵敏变焦、变角)、路面安全监视等都在行政管理中心集中控制,并根据路面、天气、能见 度等情况通过广播、信息告示板以提醒驾驶人员;同时,大桥平均每200米设有一部紧急电话。
青马大桥在青衣一侧设立主监控中心;有电子显示屏,上有显示器42台,随时显示各区段发生的情况;有操纵台,分通信、监控、广播和指挥等系统,通过监控发现情况,可随时与管理局内部的各分监控点及外部的公安、消防、新闻等单位取得联系。在大屿山一侧收费站旁,设有分控制中心,管理的范围只是整个管制区的一部分。
运营情况
票价票制
青马大桥为香港青屿干线道路的组成部分之一,自2017年8月20日起,青屿干线实施双向收费,以私家车或的士司机为例,来回程需分别支付单程15元。
通行事项
由于青马大桥位于马湾海峡之上,上层桥面在暴风雨等恶劣天气下会临时关闭,禁止通行。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青马大桥的在五年建设期中,遇到三大困难:1、青马大桥的规模庞大;2、工程周期短;3、青马大桥坐落位置的海岛交通十分繁忙。
荣誉表彰
文化特色
1999年,香港邮政为送别20世纪、迎接2000年,发行《迈向新纪元》邮票小型张,该套邮票以“五行”为创作思路,融入香港特色景物,喻意香港社会祥和富足,边向新纪元;其中木代表建设为青马大桥。
价值意义
青马大桥开通,成为陆地、海洋和天空的景观,以及香港桥梁的未来。(《桥梁建设》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