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馆
艺术类博物馆
香港艺术馆,位于中国香港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总楼面面积17530平方米,设有七个展览厅,面积为800—1400平方米,展览面积合共6019平方米,其中包括一个演讲厅、三间分别为陶瓷、绘画及版画的工作室,以及一个资源中心,其他设施还包括艺术馆书店、艺术茶座及艺术馆之友室,户外雕塑院则设于西座一楼,是艺术类博物馆。
历史沿革
香港艺术馆前身为香港博物美术馆,于1962年创立。
香港的第一代大会堂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落成,内设香港首座文化活动中心,若干设施用作博物馆之用,该大会堂原址为中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行所在地。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旧大会堂因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扩建而被拆卸。
1962年,位于中区爱丁堡广场的新大会堂启用。
1962年,香港博物美术馆成立,设于新大会堂高座最项三层,设有两个展览厅及一个办事处。
1965年,博物美术馆事务委员会建议兴建一所新博物美术馆。
1974年,香港市政局通过将香港博物美术馆分拆为香港艺术馆及香港博物馆(后改名香港历史博物馆)。
1975年,香港博物馆迁往九龙尖沙咀星光行,而香港艺术馆则保留在大会堂高座项层。
1991年,香港艺术馆迁往尖沙咀现址,组成整个香港文化中心广场的最后部份。
2024年3月,香港艺术馆获著名画家吴冠中儿子吴可雨无偿捐赠1亿港元,设立“吴冠中艺术赞助”专项基金,支持推广吴冠中及中国近现代艺术相关作品。香港艺术馆利用专项基金推出三个展览项目:专题展览系列“吴冠中——黑·白·灰”、跨界系列“吴冠中×张瀚谦”,以及20世纪中国艺术对话系列“不似之似——静观楼藏光影与墨痕”,22日起开放公众参观。
建筑格局
综述
香港艺术馆总楼面面积17530平方米,设有七个展览厅,面积为800—1400平方米,展览面积合共6019平方米,展出馆内藏品及从海外或本地借展的艺术品。除展览厅外,艺术馆还设有多元化的设施,供教育及推广活动之用,其中包括一个演讲厅、三间分别为陶瓷、绘画及版画的工作室,以及一个资源中心。其他设施还包括艺术馆书店、艺术茶座及艺术馆之友室。户外雕塑院则设于西座一楼。
香港艺术馆楼高五层,另有地库一层。两道由平台直通天台的光井,把艺术馆分成东、中、西三座。中座向海一面,每层均装玻璃窗幕。
展厅
香港艺术馆陈列藏品以中国及本地艺术为核心,包括中国书画、虚白斋藏中国书画、中国文物、历史绘画及现代艺术。精选藏品以常设展览形式展出,部份藏品更外借到海外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展出,以加强香港与外地的文化联系。
馆藏品陈列设有(展出的藏品不时更换,无固定数目):
《中国书画》展
中国书画藏品以广东艺术名家的作品为主,并不断扩大收藏范围至中国历代各地书画家的作品。藏品的类别既有历代的书法、绘画、印章及篆刻,亦有近代中国的“岭南画派”及其他年青艺术家的作品。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展出藏品数目约130件。重要展品有双燕(1981年):68.5× 137.4厘米;水墨设色纸本横幅:吴冠中(1919—2010年)捐赠。
《虚白斋藏中国书画》展
原属刘作筹珍藏的一批中国书画,于1989年慷慨赠予香港艺术馆。这批作品包括由北朝时期至二十世纪的书画珍品,其中明、清二朝主要画派的作品较为丰富,提高了艺术馆中国书画收藏的质素。陈列面积400平方米。展出藏品数目约60件。重要展品有三果图卷( 1760年):乾隆皇帝(1711—1799年),25.4× 82.7厘米;水墨纸本手卷:虚白斋藏品。
《中国文物》展
中国文物是香港艺术馆馆藏品种类最丰富的,涵盖年代最久远的。藏品种类繁多,包括陶瓷、青铜器、漆器、玉雕、竹刻、牙雕、玻璃、纺织物等。当中以陶瓷最具代表性,数目约为整个文物收藏的二分之一,其年代上溯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7000—前2100年),下及二十世纪。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展出藏品数目约500件。重要展品有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大碗(明洪武1368—1398年):高:10厘米、宽:20.3厘米。
《历史绘画》展
历史绘画是香港艺术馆最早的藏品,主要由遮打爵士、何东爵士、塞耶氏及罗氏等人士之珍藏所组成,包括油画、水彩、素描及版画,反映了十八至十九世纪广州、香港、澳门三地的历史、地理和生活面貌。艺术馆以此作基础继续购藏,建构成颇具规模的历史绘画藏品。陈列面积400平方米。展出藏品数目约40件。重要展品有维多利亚城远眺(1854年):煜呱(活跃于1840—1870年),57× 100厘米,油彩布本。
《现代艺术》展
在1962年,艺术馆便开始收藏当代香港艺术作品,除当代本地艺术家各类素材的高水平作品外,亦不乏旅居海外华裔名家的作品。自1975年,艺术馆便定期举办《艺术双年展》,以鼓励本地艺术创作,并审视本地艺术的发展,其中的优秀作品,更成为艺术馆收藏,以示对本土艺术的支持。作品形式广涉油画、水彩及素描、中国水墨画、中国书法、版画、雕塑及新媒体等类别。陈列面积800平方米。展出藏品数目约60件。重要展品有天书(1987—1991年):徐冰(1955年一),装置面积:15× 8.5× 4米、墙画:298× 96厘米:混合素材。
香港艺术馆经常举办重要的国际性展览,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专题,包括各国大师级的作品及海外博物馆珍藏。让香港市民不用长途跋涉,亦能一览世界各地的艺术瑰宝与新兴艺术发展。
《亨利摩尔》展览(1970.1.23—2.25)
亨利摩尔》展览(1970.1.23—2.25)由香港博物美术馆主办,展览包括亨利摩尔雕塑66件,素描32幅,其中较大的雕塑11件在香港大会堂花园陈列,较小的雕塑及全部素描在美术馆陈列。
《太法国了》(1991.11.16—1992.2.19)
《太法国了》(1991.11.16—1992.2.19)由前香港市政局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合办。卡地亚基金借出珍藏,并于欧洲各地搜罗了逾120件作品展出,其中包括有具法国特色的现代雕塑、绘画、摄影及混合素材等作品,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
《二十世纪中国绘画一传统与创新》(1995.10.27—1996.1.14)
《二十世纪中国绘画一传统与创新》(1995.10.27—1996.1.14)由前香港市政局主办。该展览是对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的回顾。展览展出超过100位艺术家逾130件的作品。老—辈的艺术家包括: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傅抱石、陆俨少、石鲁等;至于新一代的画家则有:贾又福、杨刚、周思聪、聂鸥、石虎、邵飞等。展品主要来自香港艺术馆及香港多个私人珍藏,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
《国宝一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1997.12.16—1998.3.1)
《国宝一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1997.12.16—1998.3.1)由前香港临时市政局与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大型文物精华展,精选163项展品,种类多样,大部份为一级文物,选自中国33座博物馆及考古研究所收藏之文物精粹,陈列面积2200平方米。
《大英博物馆藏埃及珍宝展》(1998.11.3—1991.17)
《大英博物馆藏埃及珍宝展》(1998.11.3—1991.17)由前香港临时市政局主办。世界知名的伦敦大英博物馆藏的埃及古代文物亚洲巡回展览,率先在香港艺术馆展出。展览精选105件埃及珍宝,年代横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300年,展品丰富而具代表性,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
《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士佛教造像展》(2001.1.19—4.15)
《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士佛教造像展》(2001.1.19—4.15)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香港艺术节协会联合主办。展览精选100件在山东青州市龙兴寺遗址窖藏坑中出土的石雕造像,包括佛、菩萨与罗汉,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
《无涯惟智一吴冠中》(2002.3.15—5.12)
《无涯惟智一吴冠中》(2002.3.15—5.12)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展览精选吴氏各个时期的水墨画及油画作品共约100件,其中还包括他的最新作品,以显示他的艺术历程和发展。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
《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2005.2.5—4.10)
《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2005.2.5—4.10)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法国外交部、法国文化通讯部及法国驻香港总领事馆联合主办,香港艺术馆、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及奥塞博物馆联合筹划。展览展出法国的奥塞博物馆及其他法国美术馆精选共47幅印象派名画,包括有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及塞尚等名家的代表作品,例如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德加的《舞蹈课》及莫奈的《睡莲》等,均是印象派作品,陈列面积800平方米。
《大师对象—巴黎庞比度中心珍藏展》(2006.9.30—12.3)
《大师对象—巴黎庞比度中心珍藏展》(2006.9.30—12.3)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及法国庞比度中心联合主办法国驻港总领事馆协办,香港艺术馆及法国庞比度中心联合筹划。展览展出的58件以人物为主题的大师精选画作、雕塑及装置,为法国庞比度中心之珍藏。作品涵括二十世纪上半叶大师毕加索、马谛斯、布朗库西、苏丁、莫迪里亚尼、杜布菲、培根及巴尔蒂斯,以及近代的阿达米及雷斯等的创作,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
《国之重宝一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2007.6.29——8.11)
《国之重宝一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2007.6.29——8.11)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香港艺术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筹划。展览展出从晋、唐、宋至元朝的书画精品共32件,其中包括举世知名的经典名迹,如:晋代王峋《伯远帖卷》、唐代冯承素《摹兰亭序帖卷》、阎立本《步辇图卷》、五代董源《潇湘图卷》、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等,陈列面积2200平方米。
《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藏珍展》(2007.9.14—12.2)
《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藏珍展》(2007.9.14—12.2)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及大英博物馆托管会联合主办,香港艺术馆及大英博物馆联合筹划。展览展出作品约共270件,包括雕塑、绘画、珠宝、玻璃、金器、银器、铜器、石器、木器和陶瓷器等艺术作品与历史文物,皆选自1753年创馆的大英博物馆,陈列面积2200平方米。
馆藏文物
综述
香港艺术馆藏品来源为购藏及捐赠。1989年,名书画鉴藏家刘作筹(1911—1993年)捐赠了为数近500件中国书画与香港艺术馆,这批书画所涵盖的年代由北朝时期下达至二十世纪,香港艺术馆特设《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以展示这批弥足珍贵的藏品。馆内藏品类别包括中国书画、古代文物珍品、具历史意义的画作及香港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据中国博物馆志显示,香港艺术馆至2008年搜集的藏品有14600多件。其中中国书画超过5000项,虚白斋藏中国书画400多项,中国古代文物超过4000项,香港艺术近4000件,历史绘画1200多件。
重要藏品
清居廉《百花图卷》,水墨设色绢本手卷,36.5× 617厘米。
清朱耷(1626—1705年)《荷花水凫图》,水墨纸本立轴,117× 52.5厘米。
明成化斗彩莲花纹高足杯,高8厘米,宽6.1厘米。
联合国一中国纪念碑:天坛(1998),谷文达作,混合素材装置,装置面积:300平方米。
《香港仔附近的瀑布》(约1816年,传世品),威廉.哈维(1782—1857年)作,水彩纸本,10.5× 16厘米。
藏品保护
香港艺术馆内的藏品全都是按照其物料特性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仓库内。仓库的环境则因应藏品保存的独特需要而设计,每一个仓库都有一套完善的防盗、防灾(如火及水灾等)、防潮、防虫、防紫外线的设备。特设的冷气系统更会因应不同的藏品物料作出不同的温湿度调整及监控。而藏品室的所有设备均由专责队伍管理,每周进行定期监控。
香港艺术馆会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积极地减少藏品损坏的机会,及延长藏品的寿命。因此馆内全面添置了无线环境监察系统,24小时全天候收集藏品室和展览厅内温湿度的变化,监察馆内的微型环境。在预防措施方面,所有的文物仓库也设置了计算机化保安系统及七氟丙烷气自动灭火系统,避免人为的破坏及灾害的发生。
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
在艺术馆内设有各类型先进及精密的仪器以便进行藏品物料分析,结集数据有助修复工作。例如X—射线分析仪可以检查文物如油画或大型金属文物等内部结构、检定金属藏品的完残和修复情况;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光谱仪能鉴别文物的物料,了解其物质表现和特性;色谱分析仪可清楚掌握文物表面的颜色所产生变化;光谱显微镜分析比较藏品的化学成分;电子显微镜显微镜检定藏品的质地与结构;红外查看器显示反差极小的画面、印痕和墨济等。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藏品物料的鉴定技巧和文物修复工作的水平。馆内科研成果应用于馆内文物修复及保护项目,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讨论会。
编辑出版
香港艺术馆为精选藏品所出版的图录包括中国书画藏品之《太乙楼藏广东香港名家书画》(1992年)、虚白斋藏中国书画藏品之《古萃今承一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选》(1992年)、历史绘画藏品之《历史绘画》(1992年)、当代香港艺术藏品之《香港艺术家第一辑》(1995年)、《香港艺术家第二辑》(2000年)、《珠江风貌:澳门、广州及香港》(2002年)、《虚白斋藏中国书法》(2003年)等。
此外,香港艺术馆每年均会出版多部与本地、国内或海外机构合办展览之图录,近年的出版包括《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2005年)、《大师对象一巴黎庞比度中心珍藏展》(2006年)、《国之重宝一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2007年)、《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藏珍展》(2007年)等。
宣传教育
香港艺术馆为提升普罗大众对艺术的认识,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及推广活动,包括—系列配合展览的专题讲座及各类研讨会,例如《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佛教造像展》研讨会(2001年)、“金木水火土”中国文物讲座系列(2003年)、《黄永玉八十艺展》讲座系列(2004年)、“记忆与知识建构——亚洲博物馆的新挑战”研讨会(2005年)、“虚白斋学术讲座系列”(2006年)、“国之重宝”国际学术讲座研讨会(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的策展方向”讲座系列(2007年)、“新水墨艺术一创造、超越、翱翔”研讨会(2008年)等。
香港艺术馆设有多类免费录像节目供观众、学校及团体于馆内观赏,题材多元化,内容丰富,包括艺术家、艺术流派、世界博物馆系列、中国艺术与文化、绘画、陶艺、雕塑、版画、纺织、摄影、建筑、动画系列等。
合作交流、
香港艺术馆—向致力推动本地及海外的交流合作项目,包括举办各类型国际性展览、讲座、研讨会、人员交流活动等。
香港艺术馆定期与各大学及文博机构举办不同主题的讲座及研讨会,近年较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与香港教育学院合办的“中国美术与本土艺术在中、小学的教学研究”研讨会(2005年);与法国远东学院、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联合主办的“记忆与知识建构—亚洲博物馆的新挑战”研讨会(2005年)为配合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大型展览《国之重宝一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所举办的“国之重宝”国际学术讲座研讨会(2007年);与客席策展人金董建平女士、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香港大学创意及表演艺术中心合作的“新水墨艺术——创造、超越、翱翔”研讨会(2008年)等。
为促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香港艺术馆亦经常邀请世界各地的文博机构合作举办重要的国际性展览,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专题。例如近年与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奥寒博物馆联合筹划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2005年);与华盛顿国立美术馆筹划、美国国务院协办的《马克 ·罗斯科的艺术——华盛顿国立美术馆藏品选》(2006年);由巴黎庞比度中心外借的《大师对象——巴黎庞比度中心珍藏展》(2006年);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筹划的《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2007年);与伦敦大英博物馆联合筹划的《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藏珍展》(2007年)等。
此外,香港艺术馆更多次被邀将馆藏及展览襄借往海外不同地方展出,例如于1996年借往德国、英国及新加坡展出的《二十世纪中国绘画——传统与创新》展览。
香港艺术馆将与香港策展人合办《香港艺术:开放对话》系列展览,藉着每个展览的不同主题,加强馆方与香港策展人的互动与交流,以及展示香港艺术的特质和最新发展。同时,馆方亦提供实习空缺予本地艺术院校,以培育年青一代的艺术文化涵养。此外,艺术馆馆员更积极与国内外文博机构进行不同形式交流,如探访考察及短期实习,包括关山月美术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亚洲协会等。
机构设置
约翰 ·温讷(Mr.John Warner)(1962—1976年);谭志成(1976—1985年、1985—1993年,总馆长);曾柱昭(1993—2000年,总馆长);朱锦鸾博士(2000—2006年,总馆长);邓海超(2006年—,总馆长)。
香港艺术馆单位性质是公营。
香港艺术馆经费来源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香港艺术物馆内设楼字管理、行政、.虚白斋、中国书画、中国文物、历史绘画、藏品登记、现代艺术、教育、服务推广、书刊、展览共12个组别。辖下还设有茶具文物馆。
香港艺术馆全职编制共73名。馆长职系:23人、经理职系:4人、设计及工程职系:10人、文化工作助理职系:11人、其他工作人员:25人。
香港艺术馆服务包括公众导赏服务、团体预约参观、录音导赏服务、团体预约馆内观赏录像服务、公众藏品检索系统,以及展览图板和光盘外借服务。设施包括五个常设展览厅、两个专题展览厅、一个演讲厅、三间分别为陶瓷、绘画及版画而设的工作室、一个资源中心、售票处、询问处、录音导赏服务处、衣帽间、茶座、书店、男女及残疾人士洗手间、公共收费电话亭,以及艺术馆之友室。
2009年,香港艺术馆年均接待参观观众约33万人次。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香港艺术馆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
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三及星期五至星期日:10:00—18:00;逢星期四(公众假期除外)及农历年初一、二休馆;圣诞节前夕、大除夕及农历年除夕提早于17:00休馆。
票价
标准票:港币10元。
残疾人士/全日制学生/60岁或以上高龄人士优惠票:港币5元。
20人或以上团体(购标准票者):7折。
博物馆入场证持有人:免费。
逢星期三:免费。
交通路线
香港特别行政区——弥敦道——香港艺术馆
深圳市——滨河大道——滨海大道——沙河西路——深圳湾公路大桥——港深西部公路——屯门公路——青朗公路——长青隧道——青葵公路——西九龙公路——连翔道——汇翔道——弥敦道——香港艺术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16:3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