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双足蜥
双足蜥科双足蜥属动物
香港双足蜥,双足蜥科双足蜥属的动物,由业余两栖爬行动物学者鲍嘉天神父于1987年所发现并命名,有关鲍氏双足蜥的生活习性等所知不多。
分类学
界 Animalia - 动物界 (dòng wù jiè)
门 Chordata - 脊索动物门 (jǐ suǒ dòng wù mén)
纲 Reptilia - 爬行纲 (pá xíng gāng)
目 Squamata - 有鳞目 (yǒu lín mù)
科 Dibamidae - 双足蜥科 (shuāng zú xī kē)
属 Dibamus - 双足蜥属 (shuāng zú xī shǔ)
形态特征
香港双足蜥头体长177mm,径粗6mm,再生尾长40mm。通身粗细相似,形似蚯蚓,但被覆大小相近的圆鳞,中段一周有鳞片23枚,再生尾尾下鳞51枚,无四肢,仅雄性泄殖肛孔两侧有呈扁平鳍状的后肢一对,后肢长4.7 mm,占头体长的2.6%。无耳孔,眼隐于鳞下方。与白尾双足蜥很相近,二者的区别是本种的鼻鳞沟不完整,体形较大,荐前脊椎数较多(136,白尾双足蜥为115-129)。生活时淡紫色或淡紫灰色,
保护措施
香港政府曾于2004年提议在喜灵洲周公岛之间填海,以兴建被称为超级监狱计划的综合监狱发展计划,此计划被指会破坏鲍氏双足蜥的生境而遭多个环保团体反对。
2012年,香港特区政府将2011年发现该物种的晨曦岛和石鼓洲等岛屿纳入政府填海研究计划和焚化炉计划中,有环保团体认为就再发现双足蜥,应停止在上述地方填海或大型基建。发展局表示,将于2012年第4季公布多个填海选址,以便咨询公众,但没透露上述岛屿是否榜上有名。
该物种已被入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相关比较
香港双足蜥与白尾双足蜥很相近,二者的区别是本种的鼻鳞沟不完整,体形较大。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2 19:52
目录
概述
分类学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