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席指的是『经过用香工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後,而升华为心灵飨宴的一种美感生活』。所以,香席既不是与改善气味有关的薰香行为’亦不是与宗教活动有关的焚香。“事实上’ 香席是一种通过『香』作媒介,来进行的文化活动,所以也不是单纯嗅觉上品评香味的品香。因此,这里所将要探讨的课题’虽然在有关精神境界追求的目的上’和宗教活动若合符节’但却和宗教无关。也就是说’ 『香席』不是在寻求精神上的『归宿』和『慰藉』,而是一种人生品味的升华。此外,香席活动既不仅仅是香料气味的问题,更绝非商业活动中的『香精疗法』,此种改变环境气味的香精疗法薰香活动,其实只是把薰香和西方民俗疗法相结合的商业行为,尽管其由来己久,并在引发嗅觉的情境反应上,效果立即而明显,不过,这种加工後的挥发性香精,所引发的病例也不在少数’这对有过敏症状的人来说,更是一场梦魇。
定义
香席既然是一种文化活动,如果像时下坊间,只会在薰烤香木上,去比较香气味道的变化,就反而会使嗅觉窒息;而太过份重视操作的技巧,也就不免落入了雕虫小技的展演。由于它最终所探求的是生活上的品味,所以感官的知觉、用香的技巧虽然是香席上必备的条件,但都不是香席所追求的目标。例如明代的高人逸士便普遍修筑有『静室』,用以举办香席来达到『…有禅客与之炉薰隐几、散虑忘情…』的境界。其间相互勘验学问、探究心性,称之谓『坐香』’因而此一香席的形式又称之谓『习静』。总之,香席的意义,是在通过行香过程,来表现心灵的境界和内容。
因此本书所将要讨论的『香席』,其实是由以下三个相关而连续的步骤所组成的。 (一)品香:对香料的了解,以及出香工具使用方法的训练。 (二)坐香:在香斋静室中勘验学问、探究心性。 (三)课香:用书法来展示心灵境界的习静功课。此之所以说,品香在于体会生命价值的原因。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薰香和焚香并不陌生,但香席活动在中国的发展,却因为清代中期之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使得自唐、宋到清初以来在中国上层社会中,展现生活品味的『课香』,在以下两个原因的影响下,也随着为之沉寂了一百多年。
首先,香席所用的香料。并非一般焚香的香料,而都是些十分罕见且贵重的原料,它从采集、整理到分类,牵涉了极专业的分工知识,所以若没有一个相对安定而富裕的社会作基础,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香材供销体系。
第二、香席的最终目的,是在结合书法和文学的注脚,来追求生活品味的境界。也就是要用简单的一个字或一句诗、词,对此次的品评活动,通过以书法为工具的过程,作出『点睛』式的诠释。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文化培养,甚至需要相当的悟性,才有可能形成的能力,若没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和领悟力,恐怕是难以办得到的。
以上这两个要素在香席活动上缺一不可,所以它是一个结合财富与学养的上层社会文化生活,要同时具有这两个条件的人士,才有能力去涉足香席活动。而清代中叶开始,经济日渐凋蔽,西方文明几乎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加以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于是坐香活动在中国的没落,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状况了。却反而是在唐、宋时期随同茶道、花道、书道传入日本的香道,跟着日本的皇室贵族阶层,一起留存下来,成为了日本今天的国粹。
不过日本的香道,和宋、明两代先后传入日本的斗茶、插花、书法这三种上流社会的涵养一样,在日本社会中经过长时间的吸收、变化后,才成为今天的面貌。所以日本今天的『香道』,与中国古代的『香席』精神并不全然相同。此外今天我们要提倡的香席活动,既不必、也不可能完全还原古人的原始面貌,因为不但今天社会的状况和古代已经不同,而现代各项科研成就,以及资讯的发展、贸易文化交流的频繁,也都绝不是古人所能想像的。所以香席活动的推广,一方面由于环境、王具和原料三者的限制,在今天仍然并非一般社会人士所能负担,在先天上只适合上层社会所享有。但另一方面,香席的内容和方法,却可以拜科技与现代文明发展之赐,向更广阔高深的境界中去探求,而在心灵的向度上,当然也有可能跨越出古人曾经悠游过的疆界,这一点应该是在进行香席之前,所应当自我期许的。
席间珍宝:沉香
在世界所有香料当中,沉香最为神奇,为众香之首,被喻为植物中的钻石;其与身俱来的香气,淡雅宜人。沉香是一种混合了树胶、树脂、挥发油、木材等多种成分的固体凝聚物,体积不同,形状各异。沉香是以樟树科、橄榄科、大戟科、瑞香科这四类植物所包含的树种为基础,在特定的条件下结出的一种香料。主要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云南、广西,及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尼、缅甸、马来西亚、文莱、巴布亚等地。天然沉香已极为稀少、珍贵,属香道文化中香之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