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是位于
甘肃省
陇南辖区
西和县何坝镇刘沟村与
礼县交界区的景区,
东经105度02分-105度10分,北纬33度45分-33度54分之间,面积113.3平方公里。香山海拔1080-2532米,属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9.9摄氏度,年均
降水量500.2毫米)。
香山概况
香山位于西和县南部与礼县交界处,主峰海拔2532米,为县内第二高峰。南与武都区接壤,横贯东西,其地势东缓西陡,苍茫林海,郁郁葱葱,绵延60余公里。登香山,极目四眺,群山朝拱,云海茫茫。西汉水自山脚悄然飞过,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中,上寺、中寺、下寺三座寺院,被错落有致,依次排列在万绿丛中。看流云翻飞,听松涛阵阵,赏奇花异草,瞅绿海
扬波,聆百禽鸣叫,使人如入仙境,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历史上由于过度滥砍滥发,致使香山山体裸露,一片荒凉。1982年开始,西和、礼县二县实施飞播油松、云杉等树种,已成林26万亩,绿林纵横,林天交接,涛声脆然。已成为重要保护林地。
香山景观
香山风光秀丽,景点迷人。有香山流云、十二锅坑、舍身崖、塔人(俗称双人石)、天梯、风洞、冰洞、悄悄水、分界石等九大景观。香山因为海拔高,又在林区,故这里云雾缭绕,缥缈奇绝。每当天晴,密雾横裹山腰,日将午,密雾凝成云片纷纷上升,环绕山头流行无定。时向庙宇入,穿过亭而去,或从过亭入,透庙出院,游人以手探之,则珠露盈掌。云行时亦沙沙有声,午后或聚或散,原无一定,有时云降山腰,则雷雨即作,而山上晴红如故,形成了香山特有的香山流云奇观。在香山顶上有十二个大小不同状如铁锅的坑窝,相传是观音菩萨在香山修行时在此做饭,日久形成的,成为“十二锅坑”。
舍身崖后面有天然石塔,似石塔又似石人,傲立香山,守山护法。在舍身崖左边的天梯八盘路,是通往观音大殿的必经之路,此路蜿蜒曲折,拾级而上,路窄山险,令人心惊肉跳,如履天梯。
在舍身崖半山腰有一洞口,号为风洞,大风起兮,风从洞口呼啸而出,雾从洞口喷涌而现。风洞之下,有三眼清泉,饮之可清暑祛病,驱邪防身。
冰洞掩映在香山后山的参天古柏和峭壁悬崖中,六月三伏天,洞内寒气袭人,冰柱林立,三九严寒的冬月,洞内则温暖如春。
在香山左端的石壁中有一口泉,泉水甘冽香甜,据说饮此泉水可延年益寿。泉中之水时旱时盈,捉摸不定,要见泉中水,必须虔诚祈祷,且不宜大声说话,水可盈满而出,如若轻浮傲慢,喧哗吵闹,则不见泉水,故此人们将这眼泉水叫“悄悄水”。
在香山之巅有一块天然巨石,将香山分为两部分,此石也成了西和、礼县的天然分界石。
香山因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而成为陇南及周边市县游人香客朝觐叩拜的圣地。香山有三大寺院:麒麟院、锦峨院、龙潭院,也称上寺、中寺、下寺,其寺院建筑高大雄伟,气度恢宏,飞檐悬瓦,巧夺天工。
传说和珍贵文献
相传,西汉时期,西和有个西峪国,西峪国三公主妙善,在白雀寺苦苦修行,其父妙庄王屡劝其归家成亲无果,一怒之下令人火焚白雀寺,使500僧尼和万名香客丧生火海,妙善公主得到诸神大仙的护佑,幸免于难,后被妙庄王抓进宫中斩首,在诸神大仙的暗中保护下,妙善公主辗转来到香山结庐布道,驱邪逐魔,度化众生。一天,妙善正在崖畔凝神,突然一只白兔从眼前跑过向崖边窜去。妙善立即向崖边扑去,意欲搭救,不幸自己却坠入了深渊。妙善涅槃之后,被弟子们安葬在悬崖上,这个如今峭立的孤峰被称为“舍身崖”了。相传妙善公主系观音菩萨转世来度化众生的,后来,人们在舍身崖修建庙宇,将妙善塑造成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端坐莲台,让后人世世代代敬奉,至今在西和民间还流传有《香山传》、《醒世晨钟》等古书籍,记述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传说。
西和县一中教师周志坚于1989年从
湖南省图书馆一本《汉阳舟子集》中发现,抄录后带回,曾作为高中语文补充课文讲给学生听。直到2007年,被李廷贤获悉后撰文在《陇南报》公布于众。
据这篇文献记载:香山观音菩萨者,西峪国王之幼女。译音为妙善。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3年),姊二弟一,皆王后出也。妙善许(许配)喀什哥,未婚,夫卒。喀什哥在今西古(现甘肃舟曲)北。王后以婿故,旋得病,越五月而薨。妃纳氏,素见宠于王者也,有子年六岁也,阴谋杀世子而立己子。初,王弗许,久而惑焉。纳妃夸示于王曰:吾儿头角峥嵘,后必昌大吾国。遂废长而立之。……未几,王病,后阴杀故世子,且谋及妙善。善觉而西遁于佛院,即今之白雀寺也。院有师曰木尔命。木尔命者,国师也,素为国人信仰,王以师事之,故妙善为所庇而止焉。事在伪吕之末年也。
时善年二十有五。及王薨,后当权,阴用私人,政事紊(紊乱)矣。嗣牒(亲自下指令)善所处,夜令放火烧佛院。院有僧千人,见火惊遁,被执付火,尽焚死。方其夜之火起也,善尚未寝,闻号救声甚急,惊视则有物二,似狸而大,伏于阶下,师己跨其一,令善亦如之,哮跃而起。俯视黑烟红焰,地裂天黑,善掩袖悲啼,求师拯救,师曰:数也,弗可为也。不顾而南。
至一岭,层峦危壁,悬崖断涧,……平原方丈,乃结一庐于山坳。师授口诀,得悟大道。
厥(此后),师西游,不还。善朝夕修,如是八年。亦安之。
因新王苛虐,杀戮无辜,国人愤怒,且招集众人,迎师于羌,……羌遂与喀什哥合兵入寇。王师迎战于萨克,……是夜,国人首弑其后。王闻之欲南走武都,亦为部下所杀,羌、喀分领其地,国遂灭。时汉文帝九年也。
善闻之,泣不绎,望北再拜,纵身坠崖死,时年三十有四。
是山也,……名蓬山。后,人以神灵卓,进香祈祷者众,故又名香山。称菩萨曰香山菩萨。
此前妙善所在国名有多种说法,但西峪国可与今西和县西峪乡名字相印证。当地学者根据西河、礼县民间传说撰写的几篇关于妙善公主的故事,除国名外,内容大致和上面文献记载的差不多,只是细节略有出入。
香山顶上奇峰罗列,高耸入云,林木葱翠,景致十分迷人。上面除佛寺外,有两个墓堆,一个是观音俗身(妙善)墓,一个是普贤俗身墓。传说这儿的普贤,就是妙善的二姊妙元,也是在香山先学,后成道于八峰崖,最终显化于峨眉。一通粗糙的石碑上写着:大汉皇帝七年了道于斯,显化十方大慈大悲普贤菩萨墓。传说的气息就像这潮湿的雾一样,弥漫在香山周遭的天际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