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
成立于2000年6月的研究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原名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6月,是国内唯一一家中国女性文化的学术研究机构。
研究中心-简介
成立10年来,联合国内外大学和妇女研究团体举办过多次学术与文化活动,《中国女性文化》学术辑刊创刊10年来,凝聚了国内外近百家高校的女性/性别/妇女研究中心和海外研究机构的一大批专家学者,整合发表了中国女性文学、影视、艺术,性别理论,女性历史学、女性成功学、女性心理学、女性伦理学,女性教育学、女性生存学等学术研究成果600多篇。在中国女性文化创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比较广泛的学术与文化影响力。
研究中心-前沿
在首都师范大学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试图以北京地区为样板,开展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与建设。因为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学术优势与人文环境。以北京地区为核心向全国、向国际发展,探索和谐的性别平等新文化体系建构之路。
近几年来与港台澳地区,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女性研究组织和学者建立了友好关系,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研究中心-优势
中国女性文化研究科研基地,在国内外具有领先水平。其科研创新的优势是:具有一支阵容庞大、高规格的研究专家团队,研究基础雄厚;本科技创新平台的特色是:对新兴的中国女性文化前沿学科,采取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关注各阶层女性生存现状,探索男女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选取的研究方向与问题全方位体现中国本土特色。因为,“中心”学术辑刊《中国女性文化》与中国女性文化网站(现在是校内网),近10 年来积累了国内外各方面的丰富资源,有助于推动首都师范大学在本学科领域研究的深化,有利于针对研究的具体需要对婚姻家庭、性伦理道德、情感困惑、生存焦虑,母亲文化、女性时尚等方面,把握其权威性、历史性、前沿性,理论性、实践性。从学校内部来看,“中心”在2001年2月就与妇女理论研究会联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高校女性学教材《女性学》,并开设了女性社会学、女性历史学、女性文学、女性心理学、女性教育学等公选课。在学校内部有比较成熟的研究团队。跨学科、跨专业的互动交叉形成的女性文化研究,得到历史学、社会学、文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支撑。
现在,“中心”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拥有学术辑刊《中国女性文化》(每年两期)《中国女性文学》(年评选),与人民网联合主办“女性论坛”与“情感时空”,与中国网联合主办每月一次的“中国女性文化论坛”,主办“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读书沙龙”。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的学术研讨会。
研究中心-基地
2010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被北京市教委以高校教育专项批准为“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女性文化研究基地。2010年7月17日,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启动仪式暨中国女性文学论坛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资深作家张抗抗,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所长、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秘书长谭琳,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赵津芳,全国高等院校女性理论研究机构代表、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魏国英,国际女性组织机构代表、国际女性发展促进会会长刘诞丽,《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助理赵林,《名作欣赏》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赵学文,四川省广元市文化局局长齐庆民等领导和嘉宾参加了项目启动仪式。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副校长王晓霞也出席了大会。
与此同时,来自社科院的白烨、陈骏涛、杨匡汉等著名评论家,以及乔以钢、啜大鹏、李玲、陆卓宁、朱育颖、王敏、傅书华等全国22所高校的女性文学研究专家,韩小蕙、徐小斌、李彦、崔曼莉、盛可以等著名女作家,也都出席了本次论坛。
本次启动仪式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红旗主持。启动仪式上,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女士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北京市妇联主席赵津芳颁发了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名誉主任的聘任证书,首都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梁景和教授代表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名作欣赏》杂志、四川省广元市文化局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书。
张雪书记回顾了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两性平等,关注各阶层的女性生存现状,在理论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就。她希望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的成立,能为国内外女性学者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推动首都师范大学在本学科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使女性文化研究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在发言中谈到,中国女性文化学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长达30年的理论与实践,成功地建立起了一支队伍,并且创作了大量的学术著作。而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的建立,意味着所有女性文化工作者拥有了一个温馨家园。当前全球变化的社会形态带来了既令人困惑又让人兴奋的、复杂多样的文化现象,女性文化工作者要致力于发现和探讨女性文化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内在特质。她希望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能够成为一个培育女性文化特色新品种,呈现性别生态平衡的美丽花园。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女士代表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妇女研究会办公室,向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和中国女性文化论坛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她在致辞中谈到,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大众非常需要具有引导性,能够鼓舞人心,引导社会正确价值观,使两性真正能够平等和谐相处、平等共同发展的理论和作品。
北京市妇联主席赵津芳在启动仪式上说,截至目前,北京已有13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设有女性研究中心。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的正式启动,不仅标志着首都师范大学在女性文化领域做出了新的探索,更标志着首都女性文化工作开拓出了一个新的更广阔的领域。她期待越来越多的作家和学者,能够结合当代的女性发展情况提出命题和解决办法。
全国高等院校女性理论研究机构代表、北京大学中外妇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魏国英教授说,今日中国女性文化的研究与建构,除了吸收外来的东西以外,必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合理的延展,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理论工作,她期待未来北京高校的女性研究机构将与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基地一起不断的开掘新材料,努力提出新见解,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气质的女性文化的科学理念与当代形态。
国际女性组织机构代表、国际女性发展促进会会长刘诞丽女士,曾经参与了首师大于2007年主办的中美女性发展经验论坛,她通过海外华人的亲身经历,进一步强调了女性文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炯,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饶芃子,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思谦,天津作家协会研究员盛英,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主编阎纯德教授等学术前辈也纷纷发来贺词。
在本次活动期间,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还举办了三场中国女性文学学术论坛。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中国女性文化的学术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探索男女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关注各阶层女性生存现状,在中国女性文化创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就。
“中心”出版的《中国女性文化》学术辑刊凝聚了国内外近百家高校的女性/性别/妇女研究中心和海外研究机构的一大批专家学者,整合发表了中国女性文学、性别理论等学术研究成果800多篇。同时,该“中心”还与港澳台地区,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女性研究组织和学者建立了友好关系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该中心今后将与中国网联合主办每月一次的“中国女性文化论坛”,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的学术研讨会。并将与《名作欣赏》杂志社合作进行中国女性文学年度名作红榜的评选。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3 14:05
目录
概述
研究中心-简介
研究中心-前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