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首都医科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标志着研究生教育的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简述
截至2024年,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按照二级、三级学科统计,有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所有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全日制研究生7345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有教师7266人,其中有院士7人;教授1176人,副教授1889人;博士生导师1281人,硕士生导师1793人,其中许多专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批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也形成后起之势,有利地推动各学科的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历任部分工作人员:
李丽俐 科技处副处长负责研究生进修生工作 1978年~1980年,研究生进修生部主任 1981年~1982年,研究生部主任 1982年~1984年
孙英玉 研究生进修生部副主任 1981年~1982年
郭宏伟 工作人员 1982年~1985年
董纹仙 工作人员,研究生培养等工作 1980年~1991年
吕兆丰教授 院长, 陈改清教授 常务副院长兼学位办公室主任 2003年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下设招生办公室、培养办公室、学位办公室、学科办公室、学生办公室(研究生思想工作部)、综合办公室。
1999年在教育部开展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表彰活动”中,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部被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近些年来,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不断刷新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信息化、智能化与规范化管理,并不断刷新办学理念,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在研究生招收、培养、学位、思想教育、教育宣传、管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首都医科大学优良的工作风格和管理特色。面对首都医科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奋斗目标,研究生院将不辱使命,进一步刷新办学理念,大胆创新,全面提升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为振兴首医、发展
北京、服务全国做出新的贡献。
研究生培养单位
发展历程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7年,1979年正式招收研究生。当时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为研究生进修生部,隶属于学校科研处。
1982年研究生进修生部从科研处独立出来,更名为研究生部。在研究生部发展阶段,特别是1995年以后,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招生规模显著增加,博士、硕士授权学科建设成绩显著,同时为北京,乃至全国医疗、卫生、教学及科研事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研究生。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幅度扩大,学校为了加快研究生教育发展,校党委常委会于2003年3月18日研究决定,以原研究生部为基础,成立研究生院。从此,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至2015年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已超过4000 人。学校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建立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学相关的主要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所有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数在全国医科院校位居前列,建立了大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在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医学教育改革当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具备了建设一流医科大学的基础与基本实力。
为适应医改对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学校率先实施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改革,充分发挥自建校之初即具有突出的临床资源优势,整合当时21所附属医院的学科优势,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临床应用人才成功探索出一条学位教育与毕业后医学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涵和政策体系合理衔接的成功道路,在全国起到较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成为 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启动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等重大医学教育改革的前奏。
“十三五”以来,学校在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以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北京为已任,提出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战略目标,将学校的建设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学校的学科水平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 ESI前1%行列,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水平。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实施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进入A类学科行列。
在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努力倡导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激励全校师生增强自信、超越自我、追求一流。学校通过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具有优秀教育背景和学术业绩的年轻教师,其中包括“杰青”“优青”“千人计划”等杰出人才,学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同时,学校强化导师遴选和滚动管理等激励政策,推动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通过强化学术氛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水平;通过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强化临床培训和出口把控,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水平,学科建设和各类人才培养跨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被列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以市教委专项学科建设经费作为支撑,各学科着力强化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交流合作,进一步夯实平台条件,提升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努力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截至2019年公布的ESI排名显示,首都医科大学在全球的总体排名为628位,较上一期前进6名,在中国大陆入围的320个机构中排名第32位,在中国大陆独立设置医科院所入围榜单的51个机构中排在第2位。同时各学科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临床医学保持位居前千分之一行列,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病理学进入前5%行列。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不断发展壮大。光辉的发展足迹凝聚着各级领导的关怀,凝聚着广大师生的支持与厚爱,也蕴涵着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的辛勤耕耘。“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一代又一代研究生管理人员对研究生教育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与发扬光大,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才得以蓬勃发展。
参考资料
机构设置.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