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芙裳
中国清末民初学者
饶芙裳 (1857—1941),原名赵曾,又名集蓉。别号松溪老渔。广东省梅县松北镇车田村人。《光绪嘉应州志》编修之一,梅江桥倡筑人之一,创办松口公学。1912年任广东省教育司司长。1924年任广东省琼崖道尹。擅长书法。1941年病逝。
人物生平
饶芙裳(1857—1941年),原名赵曾,又名集蓉,别号松溪老渔,广东省梅县松北镇车田村人,《光绪嘉应州志》编修之一。幼入蒙馆,继读私塾,勤奋好学,深研经史,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己酉科乡试中式举人。1898年—1905年间,与黄遵宪、温仲和等过从甚密,共同主张兴新学,办教育,并参与《光绪嘉应州志》的编纂工作。1903年与温仲和、谢益卿等将松口梅东书院改为松口高等小学堂。1905年成立松口“兴学会”,任会长,倡办松口公学、松口初级师范讲习所,劝导各乡兴办初等小学。并选派饶一梅、梁少慎赴日本留学,学习日本办学经验,辛亥革命前参加同盟会和蒋翊武的“文学社”,拥护孙中山推翻清朝帝制的主张。民国元年(1912年)任广东教育司司长。1913年被选为第一届众议院议员。随后,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反对段祺瑞的斗争。1916年黎元洪任总统时,饶芙裳任国会议员,次年张勋复辟,解散国会,他与邹鲁等人联名弹劾张勋。1923年,曹锟贿选总统,以5000两银元一票收买国会议员,饶芙裳不为所动,拒绝贿选。后离开北京避居天津,直至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倒台,他始南下出任广东省琼崖道尹。任内,追慕海瑞遗风,洞察民情,颇有政声,后因厌恶仕途,辞官归里,在乡潜心桑梓文献,1931年,与地方人士黄荣樵,黄燮南等人倡筑梅江桥。1941年饶芙裳在家病逝,终年85岁。
主要作品
饶芙裳擅长书法,字体道劲,仿效成清文笔意,有如弱柳迎风,形神兼备,故时人赞为“小家碧玉”,著有《辛庐吟稿》诗集1册。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8 15:5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